贾龙是亲眼见过西凉军的,眼见为实……刘瑁只是道听途说,你怎么跟人家争辩?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么?赶紧闭嘴吧。

刘琦决定劝一下刘瑁……

“族叔说的甚是有理,还请细言之。”

反正也不是自己丢人,刘琦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直接用捧杀的方法去劝。

刘瑁一听刘琦怂恿他,顿时来了精神头,又开始侃侃而谈。

“西凉军随董卓入雒阳后,军纪败坏,杀人劫掠,无恶不作,弄的民众不附,百业皆废,百姓流离,这是活生生的例子,人所共知,贾将军言西凉军遵守军纪军令,这又如何让人信服?”

刘瑁之言,也算是道出了很多人心中的想法。

由于当时凉州地区的地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差巨大,缺乏具备儒家学识和政治训练的人才,因而从凉州出来的人里,一百个得有九十五个政治不及格,所以大多数的中土士子和清流名人皆藐视于西凉人,认为‘凉州寡于学术’。

这种带有地域性的蔑视,是多少年来根深蒂固的,刘瑁身为名士之子,又有宗亲身份傍身,自然也瞧不上西凉人,觉得他们与异族野种无异。

在他的心中,西凉兵再能打,也不过是虎狼之徒,跟知将令,明将令这种事一点都搭不上边。

贾龙眯起了眼睛,嘴角出现了讥讽的笑容:“西凉军中虽多羌胡,皆野蛮之辈,但在守将令这方面,却非普通军士可比。”

说罢,贾龙环视了一圈诸人,继续道:“在场的诸公,想来也都听说过,当初董卓入京前,乃是屯兵于河东,得雒阳变乱消息后,昼夜三百里急军而来,敢问诸位麾下之卒,哪一支兵马可以做到?”

刘瑁傻乎乎的没听明白……昼夜三百里,有多了不起么?

但黄忠,文聘,严颜,吴懿等人则皆低头沉思不语。

刘琦自打穿越回来之后,两年来闲暇时也曾多研习兵法韬略,再加上这段时间与黄忠和文聘的沟通,自然是知道古代夜间行军的难度。

古代的路可不比后世的高速公路,根本就没有路灯,且崎岖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