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他们也都为这三公子的情商,颇感忧心。
引刘瑁进了秭归府衙,刘琦派人引他去内室歇息,他自己则准备再去城外查看一下两军的驻地。
就在此时,益州的武猛从事贾龙走上前来:“刘将军,还请借一步说话。”
刘琦跟他向旁边走出几步,来到旁人听不见的地方。
贾龙歉意道:“吾家公子少经战事,一心慕于词文之道,平日里于军政上颇有疏怠,出言不妥之处,还请刘将军勿要介怀。”
原来是替刘瑁来打圆场的。
“贾公说的哪里话?都是盟军,何分彼此。”
贾龙又道:“翌日出兵,某当引益州军为先驱,刘将军只需率荆州兵马压后便是。”
贾龙这么做,也算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有点知恩图报的意味。
刘琦心中对这位益州豪强代表增添了几分好感。
听闻贾龙昔日与董卓一同讨伐羌族,与其颇有交情,刘琦本以为他和董卓是一样粗暴的武人风气,但没想到对方却明是非,知礼数。
反观名士刘焉之子,吃人家的时候不但不知感恩,而且吃相太过难看。
“贾公,你我两家合兵万余人,如何行军不应是你我在此擅定,当聚诸公商议,针对形势而决。”
贾龙点了点头。
这荆州公子年纪轻轻,行事周全,滴水不漏,倒是有些城府。
通过刘琦,他又联想到刘表入荆州后,对待主动亲附的荆楚豪族多有照应,共享其利。
再看看刘焉父子之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