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是他这辈子最后的圆梦之地。
就让父亲安心在荆州实现自己的梦想吧,其他的事情,我去做!
用了不到十日的时间,刘表就将荆州未来的大致方略和各级执掌要员都定下了,可谓雷厉风行。
下一步,就是拉一支属于自己的亲信队伍。
刘表跟刘琦商量,他想召故乡山阳郡的人才来荆州。
如果想要掌握完全的主动,只依靠荆楚士人是不够的。
可外来力量又该从哪来呢?
汉朝并不是一个通讯发达的时代,不可能天南海北的到处认识朋友,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讲,最值得信任的,还是同族中人或是本土老乡。
无论古今,老乡这个词都会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
“吾儿,为父给山阳郡那边置书,聚族中英才至襄阳共保荆州,至于族外可用之人,为父虽揣摩出了几个,但觉的尚不足够。”
刘琦问道:“不知父亲都召谁来荆州了?”
刘表慢悠悠地道:“族外中人,为父目下想到的有十人,但其中可堪大用者只有两人,一是咱同郡伊氏的俊才伊籍,此人有辩才,雍容有风仪,以礼见世,为父想让此人来襄阳,并卓其入蜀去见刘焉,促成结盟之事。”
刘琦闻言恍然的点了点头。
那位以雍容才辩而著称的伊籍,原来也是自己的同乡,看来他和父亲还是有些交情的,而且刘表对他似是颇为赞许。
不过想想也是,历史上的伊籍曾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制定《蜀科》,能够参与制定一国律典的人物,必然得是通晓当下时势要务,通晓政法,善驭民的实干派。
且据说此人善辩,让他入蜀去说刘焉,确实是不错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