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二旅及当地民夫们奋力铺路,甚至夜间也在举火施工,苦斗三日,终于在7月10日将铁路从北港铺到了南港,然后开始将腾空了货物的船只从北运输到壶口瀑布之南。船只众多,一时也输送不完,他们甚至开始铺设第二条铁路以加快速度。
终于在7月15日,计划中的全部船只、货物和人员转移到了壶口之南,然后继续向关中扑击而去!
第797章 大难临头
华夏元年,7月17日,长安。
“徐铁马不是还在河中府吗?让他把北边的兵调回来,去救潼关!”
“不行,现在风陵渡被夺,他们就是能飞到黄河边也过不去,还是让华州的兵东进吧!”
“如今夏兵已在潼关后驻营了,华州兵守城尚可,出城野战的话,岂不是送羊入虎口?”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按你们的意思,难不成要就这么看着夏军把潼关拿下来?”
太极殿偏殿的议事堂中,几名大员正对着地图和军报,激烈地争论着。
如今夏军对着关中四面八方来攻,前线战报如雪片一般飞来。元国虽然没有电报这等利器,但一向重视驿路建设,边境情报大多能在一日之内传回来,以古时标准堪称迅捷了。而随着夏军的步步紧逼,传信距离不断缩短,长安收到情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到了今天,他们甚至能收到当日的从东边的河中府来的急报了。
黄河自北而来,在潼关附近折转向东,河中府便位于这拐角东北方,乃秦晋门户、河防重镇。昨日河中府便有急报送来,报告夏军船队突破了壶口,大举南下,今日更是一大早就送信过来,报告他们夺取了黄河北岸的风陵渡,开始进攻南岸的潼关。
在此之前,华夏军的第五路军已经攻破函谷关,抵达潼关东侧开始攻关。只是潼关实在太险,关前道路难行、无地落脚,而元军又将其作为根本之地重点防御,所以夏军纵使有火力优势也进展缓慢。而现在第八路军从北经水路而来,突然攻入后方,潼关背腹受敌,局势可就危险了。
潼关必救,然而该怎么救呢?在此之前长安已经往潼关派过一次援军,而如今危急的可不止潼关一处。东北方太原已失,多路夏军围攻晋宁路(临汾),局势危急,需要派兵去救;北方延安路已失,夏军正在大举南下,局势危急,需要派兵北上拦阻;西北平凉和泾州接连沦陷,夏军直逼邠州,要是拦不住,那直接就进关中了……
安童对身边的争吵声恍若未闻,直勾勾盯着地图上的几个箭头,默然不语。过了一会儿,他收回目光,却不去参与争辩,而是离开了这间议事堂,穿过走廊,去了外面园中一座小亭子里。
亭中,平章政事张易正坐在石桌旁,斟茶独饮着。
张易在朝中本有不错的仕途,但之前夏国发布《讨战犯檄》,他被指称为头号战犯之一,此后他在朝中就成了瘟神一般,普通官员唯恐避之不及。虽说忽必烈因此对他更为信任,把许多重要工作指派给他负责,但内外交困,他也做不了多少事,反倒受了不少白眼。因此他也放弃努力了,混日子得过且过,在今日这般军务紧要之时,反倒一个人在外面闲坐着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