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页

大殿两侧,两排从阔马小学临时请来的小学生用稚嫩的声音齐声吟唱出了一首声调高亢的赞颂曲。在他们身后的偏殿中,还有几名画师和记者正奋笔记录下这珍贵的场面。

家属们排成一行纵队,先后进入了大殿之中。卫生部长黄瀚带着五名高层等在里面,先是对着他们鞠了一躬,然后上去接过了牌位,走到了偏殿之中。这里有一面巨大的照壁,用大理石砌成,表面铺设了一层白色木格栅,左上角已经嵌了几个木牌进去。他们走到照壁前,先是对先前的木牌一鞠躬,然后便把今天的六个新牌位紧随其后放了上去。

“为人类和医学进步做出奉献和牺牲的人永垂不朽。”黄瀚总结道。

一个记者最后在他的报道中留下了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残酷,到处都充斥着死亡,生命廉价而又珍贵……在我的小时候,死亡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件随时可能降临的事物。而幸运地活到了今天之后,活在这个时代,死亡似乎离我们远一些了。之前我并未意识到这有多么珍贵,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能够自由地选择一种荣耀的死亡是一件多么宝贵的事。这并不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都能做到的,只有在这个庇护了人类与文明的国度才有可能发生,而这足以令我们愿意为之而死。”

第539章 出海

1266年,8月20日,东海市,崂山学宫。

杜松林忙里忙外,总算是把这次英魂大祭给搞完了。在和善地慰问了遗体捐赠者的家属并赠予徽章和一些礼物后,他便把收尾事宜交给部下们,自己回到了第四平台的学宫屋舍里休息。

而在他的办公室里面,高川已经在等着了。

“哈,杜大仙,我可都看着呢。你如今是气度不凡啊,我可看见下面当场有好几人去报名遗体捐赠了呢。”

高川一边喝着杜松林珍藏的茶叶,一边半带调侃半带敬佩地说着。

杜松林摘下高帽,解下白色亮面红金纹饰的长袍,露出里面的花纹短袖短裤,又从桌上拾起一把折扇走到窗边,一边扇着一边说道:“唉,我这也是尽自己的力量给东海事业添砖加瓦啊。这个时代……别说现在了,就是几百年后,人们都还是信这一套。不然,让王闻之他们一点点科普过去,得用几代人才能移风易俗?你可得评评理,我们这个子系统的贡献,不说比起工业部,呃,还有海洋部的诸位,总比那些打酱油的强多了吧?可有些人非得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可真是没天理了。”

他所抱怨的,是全体大会中一直存在的对文化部的宗教业务的敌视思潮。杜松林统领宗教工作的目的,或者说最初目的,是为了在思想领域创造一件好用的工具为全体大会服务。为了办好这件事,他从各大宗教中借鉴了不少成功经验,各类装神弄鬼的事做了不少。但正是因此,才引发了不少股东的警觉——这一套玩多了,产生了依赖,宗教反而会在社会生活中渗透得更深,到那时就积重难返了。

高川哈哈一笑,拍了拍桌上的一部经书,说道:“他们也不是无的放矢嘛,你这神神叨叨的的确说得不少人都信了。不过,不用担心,等到了外面,你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他所指的是大会的最新政策。虽说大会对各教在本土的活动多有限制,但当新开拓了不少海外领地之后,出于传播文化和抵御外来入侵的考虑,股东们还是决定解开这一枷锁,允许相关人士在海外发展,尤其是在龙牙半岛附近和更西边的地区。历史上,这些地方会在一二百年内逐渐接受某种外来思潮,这个时空可不能再一样了。杜松林在本土不受人待见,趁这个机会干脆就主动请缨跑去海外统筹相关业务,海阔天空了。

杜松林走过来坐到了他旁边的一张竹椅上,倒茶喝了一口,说道:“放心,本土的事我已经安排好了,等出了海,我可要大干一场了。哈,南洋几百万生活在蒙昧状态的土著,急需要一套完整的社会礼仪来指导,这些全是嗷嗷待哺的马驹啊!呃,老高,明天大会你可得帮我说两句,多分我点预算,对拓殖大业总归是有好处的嘛。”

高川嫌弃地挥挥手:“嘿,能对外分配的预算就那么点,多给你了不就少给我了?你这是虎口夺食啊!谁不知道你手下那些道观寺庙最是有钱,你随便化缘点不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