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页

“谢太郎国明?”武藤突然打断了他,“我对这家有些印象,他是不是跟将军大人有交情,还跟海外的那东,东海商社来往密切的来着?”

少贰惊道:“是有此事,但是,父亲,您要知道,那东海商社来头可不小,不能轻动啊。”

武藤眉头一皱:“据说他们在西边有个国,还曾战胜过灭了金国的蒙古人,是有此事来着?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轻慢我国吧!之前我召集肥前国御家人,一个个问去,竟有不少武士和民人被那些东海人雇了去的,这不是掘我们的根吗?商人们堪称国贼,他们就是外敌了!”

少贰无奈地摇头道:“即便您不喜欢他们,这也是国事,得上报朝廷和幕府决定。”

武藤喝了口进口的清茶,不耐烦地摆手道:“报就报,就连之前那些事,一并写了报过去!”

见父亲决心已下,少贰也不好多嘴,想了想,又说道:“如果父亲决意如此,那我这边有几个人,您倒是可以一见。”

“哦?”武藤有了兴趣,“是谁?”

少贰低声道:“是蒙古人的国信使。”

……

太宰府本是日本朝廷的外交机构,在驻地东南修建有供外使居住的馆园。不过,自从平安时代中期开始,日本的对外官方交流就已断绝,馆园也挪作他用。直到前不久,才重新收拾出来,供一伙来自于北方的使节进驻。

馆园之中,国信使殷弘看着园中水池边的竹筒不断点着头,有些厌烦:“这都拖到立春了,日本人怎能如此轻慢?”

他的身边,副使高丽人潘阜笑道:“殷使莫要着急了,他们倭人办事就是这么怠慢的,所以当初李丞相才多番劝阻。不过博多这边采买宋货倒颇为便利,我之前带人去那边游览,买了些美酒和甜点回来,不来品鉴一番吗?”

历史上,蒙元于1274年发动对日本的战争,但这场战争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长期的交流演化才发生的。在控制了高丽之后,忽必烈自高丽人赵彝处听说了日本的情况,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兴趣,并遣使访日,要求交流,屡次了无回音后才决定动兵。

这个时空,忽必烈早在前年就派了以蒙古人黑的为首的一个使团前往高丽,要求高丽人协助他们出使日本。但高丽人不愿意趟浑水,用诸如“蠢蠢小夷”,“骄傲不识名分”,“欲舍之则为大朝之累,欲取之则风涛险阻,非王师万全之地”等说辞劝阻黑的。黑的也怕海途凶险,迟迟不能动身。直到去年,忽必烈的亲信陈嵬亲自来了高丽督办,用原本的副使殷弘替换了主使黑的,又征募了一批高丽文人,使团才终于成行。

使团乘船低调抵达博多,又到了太宰府,但太宰府的官员们始终不肯引导他们去见朝廷或者幕府,就这么把他们安置在馆园里,没好消息也没坏消息。实际上,现在的日本人根本不想跟外国官方势力有任何交流,自然就不会把他们这些使节引入中枢。但是他们又害怕担责任,不敢把他们驱逐走,就只能让他们呆在馆中,什么也不做,期望他们有朝一日等烦了自己离开。

殷弘摇了摇头,站起身来,叹道:“也罢,正巧肚子也有些饿了,那就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