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页

朱龙草摆摆手说道:“够了,我再给他们分点地,再募些佃户,说不定还能介绍些本地唐商家里的丫头过去,保准一个个都乐不思蜀。不过长远看,也是坐吃山空,得有新的财源才行。我也想了想,想在这里收关税恐怕不是一时能解决的事情,未来有可能的话,我想在当地办个玻璃厂。”

“玻璃厂?”韩松有些意外,“这不怕泄密……噫,还真不怕。”

朱龙草说道:“烧玻璃又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工艺和材料不好控制罢了,没泄密的问题。隔壁岛上有不少白砂,是上好的原材料,只要下次送熟练工过来,把架子搭起来,每年再随船运些纯碱过来,这边就能量产优质玻璃器——正好,这里就是商港,渠道都是现成的,随手一卖就能倾销出去,那么我们就有一个稳定的财源了。”

热带无疑是个宝库,即使重要的美洲经济作物如橡胶、烟草、可可等尚未引进,但只靠栽种胡椒、甘蔗、棉花等既有作物,也能有丰厚的收益。不过,开办种植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一定的开发时间,投入大收效慢,对于东海人现在在西洋郡的薄弱力量来说,更需要能立刻见效的办法,所以朱龙草就想到了玻璃。

韩松想了想,不得竖起大拇指来,承认这是个好主意。工业部现在已经有了稳定量产纯碱的办法,运来这边就能大量生产玻璃器,本地玻璃价虽然不如江南高,但也不低,整体算起来,这个利润率可比运玻璃过来赚钱多了。而且还不用担心泄密,因为关键材料纯碱是受控的。

这样的办法,既有暴利可赚,又不会侵犯本地商人的利益,反而会受到他们欢迎,因为他们转手卖出去就能大赚。相比收取关税这样的暴力手段,这一招更有助于东海人稳固根基——等到几年过后,根基稳固了,就任他们捏扁揉圆了。

既然朱龙草自有了主意,韩松便不再犹豫,告别之后登上了船,带领舰队继续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朱龙草送别了他们,直到许久之后,都在码头上不停地挥着手,然后又转回头来,感慨地看着这座现在由他统治的西洋城。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他需要在这里建立起一支基础的官僚队伍、征募一批工匠、对周边进行探险和外交、在西洋郡修建一批简易的基础设施……当初商社二百人共同完成的壮举,现在落到了他和他的八十个亲随身上,想想还真是,有些小激动呢!

第451章 北印度洋环流

1263年,12月23日,小寒26日,西洋洋面。

远洋舰队重新出发之后,先是花了几天时间,去了苏门答腊岛西北角的龙涎屿,摧毁了赛义德在那里建立的基地,以斩草除根,然后便继续踏上了西去的道路。

自龙涎屿往西,航行便顺畅了起来。这里的洋面受所谓的“北印度洋环流”控制,夏季时,洋流顺时针流动,而现在的冬季则逆时针,也就是自东向西流动。在这样同向的洋流和东北风加持下,舰队几乎是一日千里,迅速地接近着南亚次大陆。

不过直到今日,他们还仍没有看到陆地的影子,四周尽是一望无际的海面,海水倒是挺清澈,但看多了也只是无聊。

时间接近正午,追云号上的实习军官们又走上了舰桥,开始每日例行的经纬度测量。见到他们上来,周围的船员们也精神了起来,他们每日百无聊赖地重复着各种机械动作,最盼的就是这个时候,倒不是因为求知欲,而是因为……测完坐标就该开饭了!

大航海时代的饮食自然是单调乏味的,硬如磐石的肉干,发霉的面包……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