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页

“了解。”

“说起来,历史上李璮不是二月份才行动的吗?为什么现在这么早就动了?”

“呃,不是我们鼓动的吗?”

……

去年秋后,忽必烈休养了一年多之后,终于做好了与亲弟弟阿里不哥决战的准备。

十月份之后,秋高马肥,他接连发出命令,征召各地世侯,包括亳州张柔、归德邸浃、睢州王文干、霸州解成、张荣实、东平严忠嗣、济南张宏七位功勋卓著、实力雄厚的汉军万户,带领部下前往开平待命,又大备粮草,召集了以亲王塔察儿为首的东道诸王和各附庸部落,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军团,会聚漠上,试图与阿里不哥一决雌雄。

在这个背景下,蒙古朝廷在汉地的机动军力差不多被抽调一空。尤其是李璮的死敌济南张家,由于对蒙古人一向忠心耿耿,所以出征时也最为卖力,几乎没什么兵力留守。

对于李璮来说,还有比这时候更合适的造反时机吗?

在历史上,他正是瞅准了这个机会,正式投靠了宋朝,举旗造反。不过,他其实是误判了形势,认为忽必烈讨伐阿里不哥必然是个旷日持久的征程,所以并不急着行动,而是想等着大军走远一些再发动,所以直到62年正月底才把在燕京做质子的儿子李彦简接回来,二月初才正式起事。

但是实际上,忽必烈的大军在十月份集结,十一月就跟阿里不哥打了一仗,凭借在汉地锻炼出来的汉军精锐,轻易地胜了一场。不过阿里不哥也没伤到元气,只是率部下逃走了。按照草原上的规矩,这就到了冬季,不能打仗了,所以忽必烈也把军队收整到开平和燕京附近,准备过了冬天来年再战。

结果,大军一回家,正好就遇上了李璮造反,于是顺理成章就拉了过去……

后来李璮被围困在济南城,没几个月就兵败投水了,各地蒙军在他身上好好刷了一番战绩。翻翻后世的《元史》看看,列传里的元初人物有一大半都曾经在征讨李璮时立过功,也是没谁了……

东海人对这场战役不可能了解到每一个细节,但是大体流向还是能归纳出来的,所以一边在暗中备战准备做个渔翁,另一边也在游说李璮早些发动,趁忽必烈反应不及的时候先打一个好点的战略态势出来。

李璮部分接受了这个说法,开始提前备战,收买军械、准备粮草。但也没太早发动,因为冬天山东主要河流都封冻了,蒙古铁骑可以长驱直入,这样他怎么应付?所以一直等到年底,暗中筹备完全之后,才如离弦之箭突然大举行动起来。

……

1262年,1月3日,淮河北岸,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