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页

当初交通部在城阳区试运行的时候,先算了一下,一辆公交马车每天大约可以跑五十公里,假设上座率是50,平均每公里收费一文,那么一天就可以收入250文,饲养成本和其它成本算100文,那么还有150文的盈利空间,也算不错了。商社更看重公交车的社会效应,只要不亏本就行,所以一开始交通部给出的承包费是每天一百五十文,马车的维护和马匹的饲养都由商社负责,驾驶员大约能赚一百文,一个月就是四贯多,也算高收入了。

但是实际运行起来之后,却出现了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这公交车竟是出奇地受欢迎,上座率远超一半,甚至有时还出现了超载的情况;二是没想到马夫们为了多赚钱,拼命使用马力,损耗很大,反正不是他们的马。

公交马车的票价不算便宜,若是从城阳坐到即墨,就要十文左右。换以前,大部分百姓是宁愿扛着二百斤麦子走这么长的山路也不愿意出这个钱的,但是随着这几年经济的活跃,愿意用钱换时间的人也增多了。毕竟他们也是会算账的,用一点钱省下半天的时间和大量的体力,多卖点东西、多干点活,不就赚出来了?

城阳区经过东海商社多年经营,人员流动性很强,而且平均收入也更高,所以这公交马车的欢迎程度超出了交通部的想象。初期投入的十辆马车可以说供不应求,收益远超之前的期望值,但马匹的消耗也很大。于是交通部一面投放了更多的马车,一面修改了承包制度,把包车费降到了每天一百文,但是要求马夫自购粮草,以让他们悠着点用马,又列明了各种规章条例,要求他们爱护马匹。

这办法不算有力,但后来看效果也算不错,因为这马夫收入很高,月入可达五到十贯,所以岗位竞争非常非常激烈,在岗马夫害怕失业,因此是不怎么敢违反规章的。

从此公交事业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交通部稳固了城阳区的线路后,又先后开通了即墨-中央市,胶西-高密的线路,其中后者格外受欢迎,因为以往这两个地方就商业交流密切,公交线路正好满足了需求。交通部不断投入新车,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辆车在这里运营了。

到了今年,随着中央西站地位的提升,又将这条线路延长到了中央西,投入运营的马车总数已经达到了八十七辆,离五个营的机动能力只差六十步之遥了!

第256章 大巡礼 九 铁路

1261年,4月7日,胶西县。

“各位,坐好了!”

驾驶员与张正义聊着聊着,突然抬起头来,大喊了这么一声。

张正义和车上的几人都抬头看向了前方,只见不远处的道路上有一辆牛车正慢吞吞地在走,挡住了前面的去路。这边的驾驶员一拉马头,两匹马向右转向,拉着车子变到了右边的车道上,很快超过了牛车。错车的时候马夫还忍不住朝左边骂了一句:“牛车要靠右走慢车道!没学过交规吗?”

呃,与公共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相应的,是私营运输业也日渐壮大。

随着东海经济的日渐活跃,运输需求也与日俱增,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而且出现了一些以替别人运输货物谋利的专业运输业者。相比之前大部分车辆都是为自家运货的情况,无疑反应出了社会的进步。其中甚至还有些业主模仿起了公交车的运营模式,也走固定线路拉客赚钱,交通部出于社会效益的角度也没有阻拦他们。

不过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问题也显现出来了。虽说以现在的车辆存量,大部分道路还是空阔的,但是少数节点已经出现了交通混乱的问题。

建设交通部当然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们没那么多人力去解决,只能在少数地区派驻人手维持秩序,再在驾驶员人群中光为宣传“靠右行”“左快右慢”之类的交通规则。但至少商社旗下的驾驶员,都是要进行强制的基础驾驶知识培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