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页

“嘿,这味道,还真是‘气氛’啊!”

张正义走过一间教室,居然闻到了熟悉的化学品的味道。呃,这是自然的嘛,因为第三平台主要是化学系的活动区域,总是会有些味道的……

这时代的人大部分没闻过这样的气味,不过他们可是熟悉得很。

柳木也感觉到了:“这是醛类和酒精的混合气味吧,啧,他们还真搞了点东西出来,也不知道学生们戴好了口罩没?”

崂山学宫的这个化学系的范围其实要比后世定义广一些,药物学和生物学也在他们的研究范围内,还包括了一些金属及非金属冶炼的学问。这也不奇怪,毕竟是从炼丹术“发展”出来的嘛。

既然味道不好,他们也没久留,开始往西边走过去。

第三平台也不只是化学系的地盘,以青石山路为界,以东的广大平台都属于化学系,而西侧的小平台上则只有一间大院子,门口挂着一块简易木牌“东海标准化工作组”。

这座院子看着并不起眼,但实际上却牵动着整个东海商社、乃至整个胶东的生产活动!

张正义看了看这块牌子,说道:“标准组啊……前年挂牌的时候我来看过,似乎还是眼前的事,没想到一眨眼过了两年,这里和周围都大变样了啊。”

柳木跟了上来,没听出他的悲秋之意,反而笑着说道:“嘿,这可是个好地方啊,我每次来这边山里,吹冷风吹得受不了的时候,就经常去里面坐坐。”

张正义无奈咳嗽了一声,往门口走去。

这标准组的警卫等级很高,门口既有近卫兵执勤,又有猛犬护院,还有常规的传达室门卫。门卫见来了几个大人物,也不敢怠慢,赶紧进去通知负责人去了。

不久后,标准组的组长黄仪从里面走了出来,见了两人,先是一愣,然后热情地打招呼道:“哟,首席,刘伐木,你们怎么来了?这是来视察吗?”

黄仪是工业部的人,不止是标准组的组长,还是通信组的成员。

当初商社的“光报”远程通信系统,就是他和马原、田学林等人捣鼓出来的。其中,这个系统的重要组件,第一套编码标准《gb 233-3 信息交换用基础编码字符集》,就是由他主导编制的。后来,这套标准不但在光报系统中广泛使用,还被文化部和各部门作为教学和扫盲的标准,大放光彩。这也让他声名鹊起,后来筹办标准组的时候,季国风不出意外地将他推了上去。

统一的标准体系,对于一个经济体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最初,东海商社是沿用后世的国际单位制,利用船上带来的一系列测量具,建立了自己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