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页

其实这些新兵们紧张地要死,逃又不敢逃,单打独斗又不会,脑子一片空白之下,能做的也只有日常训练的那点东西了。

没想到这一冲效果拔群,敌方虽然都是经年的老兵,骑射技艺娴熟,但毕竟是侦察用的轻骑兵,没穿什么重甲。他们先试着朝东海骑兵射了几箭,叮叮当当落在盔甲上没什么反应,然后就没辙了,总不能冲上去跟这墙一般的阵列对撞吧?

于是他们见状不妙,只好拔马就逃,不过因为射箭浪费了点时间,现在加速就有些晚了。

第四班马速控制得还不错,一开始只是小跑没耗什么马力,等到了跟前才逐渐开始加速冲锋,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差。最终,他们成功撞散了姜家军游骑的队形,然后气势高昂地结对厮杀了起来。由于身上装备优势巨大,即使他们没什么实战经验,也乱拳打死老师傅,留下了两人,剩下三人逃了出去追不上了。

第四班喜滋滋地打扫战场,带了两匹缴获的战马和两个鼻青脸肿的俘虏返回了胶西城,受到了范龙城的表彰。这两个俘虏不但没打探出多少敌情,反而给东海人提供了不少姜家军的情报。

姜思明在攻陷东海县之后,将部分宋军降卒补充进自己的部队,稍作休整,便踏上了北归的道路。由于他们归心似箭,进入莒州之后更是到了自己的地盘,可以就地补充粮草,所以行军速度很快,半个月就走了近四百里的路程,一直到达了密州的治所诸城县,之后才驻扎下来等待战机。

原先姜家军有五千多战兵,其中包括近五百名骑兵,这一路上,又强拉了数千壮丁充当辅兵,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万。他们有着莒州和密州的秋粮储备支持,补给充足,士气高涨,正在诸城大营里打造攻城器械,一副磨刀霍霍的样子。

当前东海商社这边,宁海州已经交由第二舰队带领海军陆战队和仆从军维持秩序,义勇旅全部撤回了胶州。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大沽河以西的地域,其中谢光明带领第二营和一个骑兵排守在北线,尤力带领第三营和两个炮兵连防守高密、胶西两座县城,高正带领第一营和一个炮兵连、两个骑兵排以及保障连组成的野战团在高密、胶西之间驻营。

夏有书又在蓝村镇建立了一个训练营,开始招募并训练下一批新兵,以便为主力营补充兵员。这个训练营和铁道队、公安部下属的少量警察还有海军在岸上的水手,便是商社在大沽河以东的全部军事力量了。

收到敌军压境的情报后,各个方面的警戒等级都骤然提升。野战团接连派出侦察兵,探查诸城方面的动向,凌枫带着的就是其中的一批。

诸城县离高密县城差不多四十五公里。军方早早就开始派遣小批侦察兵前去收集情报。当地虽然是敌境,但好在东南方多山林,隐蔽起来还算容易。凌枫他们从胶州方向潜越至此,来到一处隐蔽的高地,借助望远镜观察姜家军的情况,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凌枫此时仔细看着城外大营的情况。自从第一次接触过后,这几天姜家军大营一直没什么动静,但今天的情况显然不一样,中央偏西的一个营区内一片鸡飞狗跳,周围不断有民夫和车辆搬运物资,看来是有出动的迹象。

果不其然,大约三小时后,一支骑兵从营中涌出,慢慢向东北方走去。

凌枫训练时间尚短,马术可能差点火候,但多年发掘花边新闻练出来的刁钻眼力可不是盖的,很快就看清了敌军的情况:“大约一百骑兵,一人双马,无步兵,无辎重,应当是小规模袭扰部队。孙镇河,你赶紧回胶西报信!”

他快速清点了一遍骑兵的数量,跟旁边另一个侦察兵核对了一下,便又喊过一个矮而壮的骑兵,取出一个笔记本用密语快速写了一些什么,将这页纸撕下交给他,让它带回胶西城报信。

孙镇河原先是即墨县游侠出身,后来被东海商社招募,自骑兵系统建立之日起就进去了。他这个名字也是范龙城给改的,可见是被寄予了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