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员额再多,没有合适的兵源也没用。
军委会心中,最合适的兵员自然是东海商社自己培养的劳工。他们服从性好、守秩序、对东海有归属感,而且经过商社的补课,大多有些基础的识字和算术知识,只要稍加训练,立刻就能成为一支精兵。不过可惜,现在劳工的总数也刚过五千,如果抽调太多,就会影响生产,到时候光有人,装备不够也没用啊。
所以权衡之下,劳工部做了一个大规模的人员调动计划,把两次战役俘虏的近千名降兵投入到重体力劳动岗位中,再将大量女劳工从农业、后勤等部门调动到工业部门,又到即墨附近招募临时雇工。如此一来,才解放出六百名男性劳工,编入了军队中(当然,劳工们是自愿的)。
其中,五百人进了义勇队,一百人进了海军。海军看上去吃了亏,不过从陆军中抽调了一个排的资深老兵,准备组建一个专门的海军陆战队,也算平衡了。
第102章 全面动员 二
1258年,9月25日。
这几天,安全部可谓累并快乐着。
有了便宜行事的授权之后,他们迅速把以前就做好的编制计划拿了出来,准备以目前的二百五十多人的义勇队为骨干,加上新征召的五百名劳工,再从城阳地区招募一些青壮,补足两千人的员额,编成三个营。
每个营编制尚未最终确定,但原则上会由若干个步兵连、炮兵排、骑兵排和保障排组成。
其中炮兵排和骑兵排仍然延续以前的编制,作为技术兵种对兵员素质要求较高,只堪堪扩充到原来的三倍。而步兵连则采用了新的三三编制,每连三排,每排三班,每班十人,总兵额相比最初两个连大大扩充了,原先的义勇队员全拿来充当基层军官,也只是勉强够用罢了。
保障排是应扩军后所需而设立的新兵种,主要负责整个营的后勤、运输、器械修补、物资管理、医疗等工作。
当然,兵员的扩充需要时间,目前只到位了原先的老兵和征召的劳工,装备也不够,只能先组成三个架子营。其中大部分人穿着以前的工作服,在老兵的指导下轮流练习队列、刺杀和火枪射击。
外来兵员的招募还需要时间,招募来了之后,也要先进行基础的队列和体能训练,再补充到各个营中,即使按最简流程,也需要至少一个月才行。
战时,士兵的饷金已经提到了每月三千钱,资深士兵和军官更高。这么高的价位,再加上免费新衣和吃饭管饱的待遇,其实在整个即墨乃至胶西县都有不少人心动愿意参军的,不过出于可靠度的考虑,安全部还是属意在已经经营了两年的城阳区招募新兵。
这两年来,文化部孜孜不倦地在城阳区推行基础教育,连带着民族主义思想也在这里扩散出去不少,当地居民对东海商社多少有些认同感,虽然比不上自家的劳工,但仍然是可靠的兵员。
但这么一来,每月光陆军的军饷就要支出一万五千贯左右,更别说还有其他武器装备吃饭穿衣后勤支援伤亡抚恤等等一大堆费用了。海军虽然人少,但平均薪酬要高的多,维护费用也只高不低。所以军费开支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天文数字,胶州的这些缴获,也就能勉强坚持一阵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