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普鲁士人很快发现,想要制造可以实战的,迅捷如风的坦克,还是得用大明的底盘。
因此,威廉一世不得不来电商量,希望增加供货量。
目前大明每个月供给普鲁士的底盘为25块,每块底盘3500英镑,折合后世人民币约350万元。
相比后世动辄几百上千万美元的坦克比,似乎很便宜,但这完全是哈桑火箭弹与长征五的区别。
对于普鲁士来说,每块3500英镑的价格也绝不是小数目。
组建一支100辆坦克的坦克旅,就要花掉35万英镑的巨款,相当于一艘6000吨级主力铁甲舰的造价了。
当然了,普鲁士方面,上到威廉一世,下到莱茵机械厂的工程师,没有任何一个人质疑明造底盘的价格,全都觉得物超所值。
这不仅仅是卖方市场的问题。
而是明国人精湛的机械加工工艺,从冶金锻造到细节加工,都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倒是还好,作为山寨大国,普鲁士分分钟就能将之变成自己的。
可是这工艺水平,是真的没有办法山寨。
同样的款式,同样的构建,同样的轴承,精良的明造货就是结实耐用,山寨的德意志货就是分分钟故障乃至折断。
也难怪说,德意志产品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了。
对于莱茵兵工厂生产的仿制坦克,毛奇认为一辆都不应该开到前线来,这些坦克只配去农田里面当真正的拖拉机。
这句话如果被朱富贵听到,恐怕会郁闷很久。
因为大明自己研发拖拉机就花了整整1年时间,而普鲁士人只花了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