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富贵他是经常借鉴世界大国印度的经验,可唯独招降纳叛,妥协让利这一条实在是不敢学。
否则的话,不是朱富贵吹牛,给大明三个月,就能从黑龙江一路收编到昆明,造出个印度联邦s来。
但,这毫无意义,甚至是遗患无穷。
很多开国皇帝能做到的事情,到了后人手上就再也没有解决的可能了。
朱富贵不是很相信后人的智慧,所以大明拒绝了他们的投降。
而左宗棠方面则表示,欢迎他们加入南楚,不过还是那句话:“吾去杀俄,请遣军来也!”
甚至就连军粮,也不必担心,有南楚一口辣酱面吃,就少不了尔等玉米棒子啃。
背靠大明爸爸就是如此豪横。
只是,一听说要带兵北上去打俄国人和马家军,这些兵头就一个个缩了卵,不是偶感风寒,就是老娘新丧,不能远行。
左宗棠也懒得理他们,只要不来捣乱,不骚扰南楚的汉水补给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多管。
就这样,在多方的默契之下,南楚军的北上成了一场武装行军表演,完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对于左宗棠来说,唯一需要关注的只是后勤而已。
南楚军从浙江带出来的十三万民夫几经逃亡,如今只剩下不到十万了。
不过大把明元撒下去,他又很轻松地在湖北征募到了数万民夫。
民夫的待遇当然不能和正规军相比。
南楚军在打攸关民族之战,是不能亏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