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没有赵阿千的介绍,俾斯麦依然可以看出此时停在新郑站轨道上,正在维护的这六节车厢明显的不同。

车厢两侧呈大倾角地黑灰色的厚实地钢板构成了坚固地装甲车厢,拿着喷枪的工人们正在向上头喷涂油漆。

在一节车厢的厢顶两座钢板轧制地园型炮塔上,安装着一门75毫米野战炮和一门加特林机枪。

车厢上则满是的密集的射击孔。

这些狰狞的装甲和输出部件,提醒着人们这些装甲列车一旦投入实战将会给敌人带来怎样可怕的杀伤。

随行的皇家陆军武官钱罗军介绍道:“这些车厢载重可达60吨,否则普通的车厢根本没有办法承载这么多钢材。”

俾斯麦望着这狰狞的钢铁巨兽感到手脚不自主地冰凉,微微的晕眩感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晕车。

但理智告诉俾斯麦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大明的火车很平稳,至少远比普鲁士的火车平稳。

“原本我们设计是在装甲车厢上安装两门152毫米远程火炮,不过最终我们否决了这个方案。”

“我们皇帝陛下认为,机枪的重要性并不小于大炮,所以我们减少了大口径火炮的数量,增加了小口径野战炮和机枪。”

“说到火炮,我们认为贵国的克虏伯公司是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供应商,相信我们之间将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钱罗军是铁路军第32021旅旅长,自然知道保密条例,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实际上,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来自于兵部的授意。

而最终的决策人自然是朱大帅。

如果问大明如今在军事上最需要补强的短板是什么,答案大概就是大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