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将刚才激动之下捻断的几根胡须不动声色地丢掉,然后问道,“有什么事吗?怎么如此惊慌?”
“明公,大事,天大的事!”
这件事确实太大了,以至于周玉山说话都结巴了,“明公,我们入内详谈!”
见自己这位素来沉稳的幕僚居然如此郑重,李鸿章也严肃了起来。
两人走进书斋,将门合上,周玉山才从袖子取出几张皱巴巴的报纸。
这些报纸不是别的,正是以英文外宣的《大明时报(海外版)》。
李鸿章第一眼,便见到了那洋文报纸的日期。
毕竟他也只看得懂日期。
“嚯,二月份的洋报吗?玉山,你这消息可不灵通啊!”
李鸿章脸上露出微笑。
作为江苏巡抚兼五口通商大臣,老李自认为还是很潮很摩登的。
早在出访“花旗国”之前,他就知道洋人有一种比邸报方便得多的东西,叫做报纸。
去年在上海操练淮军,组建江南机器厂的时候,李鸿章可是雷打不动都要让人去租界上买来洋人的报纸,请邢道台这位通洋大才帮忙口译朗读的。
还真别说,这些个洋人啊,虽然模样古怪,但其实内心和咱中国人是差不多的。
这些报纸上写的,不是英国女皇帝又养了几个面首啦,就是罗刹国王爷强抢民女了,又或者是又有哪个洋和尚忍不住寂寞,偷腥了哪个洋尼姑。
总之啊,这些报纸都格外的接地气。
接地气归接地气,一开始当笑话听听倒也有趣,听多了也乏味腻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