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德武-02式】的设计图纸与【邢-237式】是一模一样的,之所以最终性能产生差距,就是工艺上的差距。

这到并不是指钢材上的质量差异。

钢材这个东西是重要的工业产品,虽然比起农机什么的文化值惩罚要小得多,但无奈量大,远不如自己炼钢来的划算,大明境内就有一处不算富饶的铁矿,开采难度很低。

朱富贵按照五六十年代大炼钢铁的方法,在尽量不会污染到新凤的地方,建了一大三小四个实验性的土窑。

小的土窑是仿制五十年代郑州市商业局发明的【一炉三膛反射炼钢炉】,每日炼钢三四吨(图片见此段)。

大的是仿制山西阳泉七日修成的炼钢炉,每日炼钢20吨(图片见此段)。

当然,这些钢铁土窑的产品主要是用作民用的,虽然看上去low了一点,但每天加起来也能炼30吨杂钢,如果满转,一年就是1万吨钢铁。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数字。

如今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钢铁年产量也不过110万吨左右,美国南北双方加起来,也不过40万吨而已。

“我大清”的拳头项目汉阳铁厂,1890年11月兴建,1893年竣工,1894年5月出铁,继续建设到1896年4月,累计耗资500万两,年产能也就14万吨。

当然,汉阳钢铁厂那玩意倒是确确实实的体制问题,本身的设备水平是不差的,要比大明现在这些实验性土窑强得多(图片见此段)。

所谓实验性土窑,自然是为了培养炼钢工人和工程师所建的临时性土窑了。

大明钢铁厂理论上年产量1万吨,实际上连三千吨都没有。

毕竟这些土窑炼出来的钢材质量极差,最多也就打个农具,做个铁锅,或者傻大笨粗地堆在朱奇诺作为防御掩体,没必要整那么多。

实际上,在大明的一五规划中,凤都钢铁厂最终的模样就是一座类似汉阳钢铁厂的厂子,具备锻炼精钢的技术能力。

有时候,朱富贵真是羡慕这个时代的满清,怎么想买什么都能买到,无论是先进的钢铁厂,还是国之重器的大战舰,洋人丝毫没有技术防备和武器禁运这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