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民间传言,清廷之所以不在5岁时杀死石定忠是因为:其子过于年幼,凌迟3000刀实在无处下刀。
清廷待石定忠身体成长之后,再以凌迟酷刑将其折磨致死。
也就是说,留石定忠一命并非仁慈,而是为了凌迟。
不过这种说法只是民间传言,并不足信。
根据后世考证,石定忠真正的下场可能就是“例应监禁,俟及岁时照例办理”。
《大清律例汇纂大成》卷二十三《刑律·贼盗上》:“反逆案内律应问拟凌迟之犯,其子孙讯明实系不知谋逆情事者,无论己未成丁均解交内务府阉割,发往新疆等处,给官兵为奴。如年在十岁以下者,牢固监禁,俟年届十一岁时再行解交内务府照例办理。内务府大臣遇有解致阉割人犯,即遴派司员认真验看,并出具无弊切结,送交刑部,再行检验。如有情弊,即行奏参。务须查验明确,再交兵部发往新疆给官兵为奴。”
也就是说,石定忠将被关押监牢直至11岁,然后送至北京内务府阉割,再发配新疆等地送与披甲人为奴。
无论是长大后再凌迟,或是11岁阉割后送给披甲人为奴,这两个选项都要比直接处死残酷太多了。
朱富贵最多接受炮决和犬决,凌迟还是超过了他那个后世灵魂的底线。
当然,战争便是这样残酷,等待失败者的只有无尽的深渊。
哪怕是后世所谓文明开化的时代,米军、澳军这些匪帮之师依然在世界的阴暗面,践行着他们祖先的传统手艺。
……
回到凤都的时候,朱富贵将戚文长、张长贵、杨六三名太平军出身的将领叫来了会议室。
简单攀谈几句后,朱富贵拿出报纸,将上面的内容说了出来。
“朕先出去,你们随意吧。”
朱富贵走出屋子,还没来得及关门,而后便传来了杨六那厮嚎啕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