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页

当然,如果出现更大的灾难,那一定是朝中大臣跟着江淮封君反了。

但想要朝中大臣主动迎合江淮封君,熊槐相信,昭景屈三氏都不会答应的。

熊槐沉吟了一下,然后迟疑的看着陈轸道:“陈卿,这是左尹身边的内应鼓动的吗?”

陈轸摇了摇头:“大王,昨日臣从宫中出去,还未下令让内应鼓动群臣,便收到了左尹宴会众人的消息,得到消息后,臣便让内应优先打探宴会的消息,至于鼓动群臣的事情,群臣身边的内应还未来的及行动。”

熊槐面色一沉,冷笑道:“这些家伙,寡人还是低估了他们。寡人派去的内应还没有开始鼓动,倒是他们却自己就行动了。”

顿了顿,熊槐见夜宴上并没有出现咸尹范环的名字,便问道:“陈卿,左尹邀请了这么多人赴宴,难道就没有邀请咸尹吗?”

陈轸笑着应道:“大王,据探子打探到的消息,左尹也曾邀请了咸尹,但是咸尹却并没有去。”

说着,陈轸又奉上一卷竹简:“大王,这是咸尹府上传来的消息。”

“哦!”见陈轸又送来一份竹简,熊槐好奇的展开一看,看完后却愣住了。

之前熊槐决定变法之后,朝中大臣多有劝谏者,而这些劝谏者中,劝说的次数最多的,还要数咸尹范环。

原本,熊槐以为范环反对变法,是因为看不到变法的好处,或者说是因为变法有损他的利益,所以他就顾小家而忘国家了。

可是现在,这份从范环家中内应传来的消息,却分明表示范环之所以反对变法,那是因为他不看好变法,以为变法必定会失败。

而变法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其他,而是他这个楚王年纪太大了。

变法最困难的是开始,而比开始更困难的,则是坚持不懈,直到最后新法深入人心,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而坚持不懈中,推动变法的君王则是关键,一旦国君身死,变法就立即因君王死而失败,这种情况很常见,在楚国就有之前的吴起变法,就是因为悼王身死而失败的。

而他今年已经六十有四,在位三十五年,这样的年纪不仅在楚国,就是在天下各国之中,都算的上是高寿。六十多岁,本来就是多意外的时候,哪怕就是他今晚就死了,恐怕也没人会觉得奇怪,相反大部分人都以为他是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