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熊槐将淮北四百里地交给宋国之后,齐楚两国便是隔淮水相望。
楚国吞并越国之后,楚国的水师已经纵横江河无敌手,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水师,即便齐国也有一只强大的水师,但熊槐相信,一直打渔运输为业的齐国水师,远远不是连年征战的楚国水师的对手。
如此,齐国在水师不是楚国对手,无法从淮水突破的情况下,必然从其他地方攻打楚国,要么齐军越过宋国攻打颍东之地,要么齐军越过魏国攻打陈地。
除了这两个方向,齐国已经别无选择。
当然,要是齐国攻打宋国的泗西之地,让齐宋两国翻脸,那更是楚国求之不得的事情。
果不其然,各国第二次围攻楚国之时,正是齐国率领各国攻打陈地。
事情的结果也没有出乎熊槐的预料,齐国因为飞地的缘故,果然跟宋国换地了。
而宋王也如同熊槐预料的一般,并没有从自己控制的本土拿出土地出来跟齐国交换,而是将太子贞控制的泗西之地两百里拿了出来。
同样,太子贞也没有让熊槐失望,不仅没有同意交换土地,而且还直接让镇守泗西城的将军臧信与楚国联合,相互协防,共同抵抗前来接受土地的齐军。
熊槐觉得若是齐国单独与楚国在淮水开战争夺泗西之地,熊槐自负,以楚国的实力,应该还是可以占据上风的。
同理,齐国那边也应该没有单独与楚国大战的意思,不仅因为齐国不知道能否战胜楚国,更重要是,即便齐国即便楚军拿下泗西之地,那也是齐国输了。
所以,自从五国退兵之后,齐宋两国便在泗西之地上撕扯不断。
齐国找宋王,宋王便推给太子贞,齐国找太子贞,太子贞就推给宋王与臧信,齐国找臧信……除了第一次,后面几次齐国使者连泗西城都没有进去过,更别说见到臧信的面了。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齐国之前在攻打陈城的时候,作为攻城的主力可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结果齐国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捞到,大头竟被弱小的宋国吞了。
若是齐弱宋强,这也没什么,齐国最多敢怒不敢言。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齐强宋弱,这样的矛盾就是足以撕裂齐宋两国关系的大矛盾。
熊槐想来,宋王必然也是看出了宋国的危机,所以这才迟迟不许诺齐国,甚至连在宋国游说的左成都没有驱逐。一面不断跟齐国深入接触,另一边跟楚国暧昧不断,这就是宋王唯一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