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页

虽然昨日太子没有发声,但是州侯等人的议论,明显是向楚国表明了他的态度。

这是太子的第一次发声,在这个国家内部即将动乱的前奏,熊槐不想亲自出面打击太子,因为让群臣百姓以为楚国君臣父子不和,导致国内进一步动荡,更导致事态进一步复杂化。

但是,太子因为封君的鼓动,无视出兵的凶险,而交好地方封君,这种行为,熊槐更加不能忍。

想着,熊槐迟疑了许久,然后开口道:“令尹,请卿去一趟太子府,传寡人诏令。就说伐宋一事,寡人难分利弊,故欲听听柱国本人的意思。斯事重大,不可不慎,故,寡人欲让太子代表寡人,亲自前往寿县询问柱国,不知柱国有何高见?”

景鲤一听楚王没有处罚太子,并且还打算让太子跳出郢都这个漩涡,让柱国景翠亲自向太子说明,便松了一口。接着又想起景阳与太子的亲密关系,顿时便知楚王的用意所在,于是应道:“大王英明!”

……

楚国内部的争论本来就瞒不住各国,此时,楚王的诏令一下,很快,变为各国所知。

宋国。

宋王听说楚国的事情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而后又不屑道:“楚王大张旗鼓的议论伐宋,这是想恐吓寡人吗?寡人是可以被吓住的吗?”

“传诏,让前线的将士们不必迟疑,以楚国的现状,楚国根本不敢出兵!”

……

齐国。

齐王将楚国的情报放下,然后向储子问道:“不知楚国之事,相国以为如何?”

储子笑道:“大王,看来楚王是不准备出兵伐宋,故而才会下诏全国议论,以拖延时间。”

齐王点了点头,沉吟道:“值此大战之时,战机转瞬即逝,岂能大张旗鼓的举国议论,花费数月时间让人议论。看了楚国还是能人辈出,竟然能用这种办法破解困局!”

储子不以为然的道:“大王,楚国出此下策,证明我们的计策已经成功,若非楚王已经顶不住压力,也不会下诏地方。现在楚王的做法,不过是将出兵伐宋的时间暂时延后罢了,根本无关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