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户部物资配给大幅度减少,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是因为大唐看起来繁花似锦,但内里已出现很多盛世下的隐患,库房从来都不是按照实数存储,到调拨时缺少物资,需要张九龄出来协调。
张九龄为了保证北方各州府物资补给,会对局部物资转运进行微调,做不到完全满足各地需求。
只是因为幽州战败,再加上高力士极力挑唆,把物资缺乏跟战败联系在一起,再把责任推给张九龄,等于是让张九龄无形中吃了个哑巴亏。
李隆基看完后,愤怒将文册拍在桌上,怒不可遏:“朕一直以为,有张曲江在,朝中所有政事都能处理好,但现在看来,他还是太过小肚鸡肠。”
“朕同意幽州出兵,不符合他的想法,他就故意设置障碍,让朕的将士忍饿挨冻,连粮草兵器都得不到补充,如此怎能打胜仗?”
高力士一看目的达成,赶紧问道:“那陛下,此事该如何处置?”
以高力士的想法,最好是皇帝雷霆大怒,直接将张九龄发配出京,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个直接竞争对手。
毕竟张九龄朝野威望很高,既是宰相,又善于结党,门生故旧遍布天下,还总是跟他唱反调,是高力士第一个想铲除的对象。
可到李隆基这里,即便皇帝认为张九龄德行有亏,但还是没法接受严厉惩处张九龄。
“这张曲江,平时对于朝事有独到见地,所做决定恰到好处,之前朕多仰仗他,其能力比之前几位宰辅强得多,若朕只是因为一件捕风捉影之事,而将他逐出朝廷,朝中人会怎生议论?”
李隆基提到如何处置张九龄时,又表现出他优柔寡断的一面。
高力士马上知道,皇帝不想让张九龄离开朝廷中枢,叹息道:“陛下,不如这样,以张令公为尚书令,不再知政事,仍参与朝中大事,也不枉陛下跟他君臣一场。”
“可。”
李隆基赞同高力士的提议。
唐朝施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省的主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三者地位相当,但只要挂上知政事的头衔,即为排名第一的宰相。
既然张九龄在左相的位置上,不能让李隆基完全满意,那就让张九龄后退一步,居右相以观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