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页

杨玄璬对杨云虚心求教的态度很满意,想了想后神色间有些许顾虑,道:“不行,看来我这个长辈应该出马,去见张相一面,看他的意思如何。”

杨云闻言有些诧异,这个三叔好像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区区微末小官登相府门,恐怕连门子那关都过不了……你以为张九龄这样的人是那么容易见到的吗?

杨玄璬似也觉得自己“口出狂言”,改口道:“等事情最终确定下来后,我会代表杨氏一门跟张相会面,跟他谈一谈我们杨氏这一脉的情况,若可行的话,我杨氏一门以后为他调遣也是可以的。”

这话完全得不到杨云赞同。

以杨玄璬之意,哪怕现在杨玉环做了贵妃,杨氏成为朝中新贵,但最好还是要依附于张九龄这样的政治强人。

这不是什么好主意,杨云从未想过让杨家成为哪一个世家名门的附庸。

杨云摇头:“三叔不必出面了,以我想来,哪怕张令公如今在朝地位隆盛,但花无百日红,未必能长保相位,若将两家利益捆绑太深,一旦张氏失势怕是我杨家也难以立足,倒不如从一开始就相敬如宾,婚事是婚事,利益是利益,以后在朝如何立处,还得视实际情况而定。”

“嗯!?”

杨玄璬听了杨云的话,十分意外。

杨云的意思是说,联姻没问题,但联姻后杨家跟张家间最好是井水不犯河水,将联姻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换句话说,就算以后杨家跟张家交恶也没问题,哪怕杨云娶了张九龄的孙女,依然不能当成政治盟友。

这就不是杨玄璬能想明白的了。

明明近水楼台先得月,跟当朝宰相联姻,娶的不是张九龄府上庶出的女孩,而是张九龄的嫡孙女,还是皇帝赐婚,若不好好把握这层联姻关系,杨氏一门要崛起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杨玄璬稍微思索后,当即厉声喝道:“此事不可。”

杨云道:“以三叔之意,以后我杨家必须得依附张氏于朝中求存?这几年宰相更换频繁,若将来张令公被陛下猜忌,那我杨氏如何在朝中立处?”

杨玄璬坚持道:“烂船也有三斤铁,就算张相下来了,但关系和人脉都在,你作为他孙女婿,正好可以继承他的政治遗产,用以发展壮大我们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