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知道,如今张守珪挂着御史中丞的官衔,名义上是他的长官,当然这种官衔也是虚衔,本身张守珪并不在御史台任职。
杨云本想留下等御史台的同僚回来,大家一起吃个午饭,相互了解一下,增进彼此友谊,经知客这么一说,摇摇头转身便走,既然御史台有没有他都一样,那不如早点回家干自己的事情。
……
……
从御史台出来,杨云正要前往端门出宫,就见黄门侍郎李林甫带着一帮官员往秘书省去。
秘书省紧挨着尚书台,官衙大门就在杨云右手边,这些人以李林甫领头,行色匆匆,大概有什么要紧事商谈。
不过李林甫看到杨云后,立即跟身边人打了声招呼,这些人先进了秘书省官衙大门,而他则过来向杨云见礼。
“昨日请你到府一聚,为何没去?本想介绍几位朝官给你认识,还准备一些娱兴节目,你这不现身,席间失色不少,让人扫兴啊。”李林甫说话时面带笑容,不像是责问,却似遗憾杨云错过了什么。
杨云笑着拱手,道:“昨日跟朋友饮酒,不胜酒力,回去后倒头就睡,根本就没精力赴第二场宴席……李夕郎勿要见怪。”
李林甫对此似乎很理解,点头道:“你刚到御史台,应酬多是正常的事情,迎来送往本身就很麻烦,我当初也是如此……哦对了,今天你这是作何?这么早就回去了?”
杨云道:“御史台没什么差事,只好先回府,耐心等待。”
“没差事?今天不是有重要军务商议么?北疆军政一向由御史台督导,哪怕只是列席旁听,也要担负起斟酌得失的职责……看来某些人对你有成见,以至于未把你这个新任的侍御史放在眼里!”
李林甫刚开始还表现出不解,转眼就把话挑明,直接说是张九龄偏见所致。
杨云初来乍到,以皇亲国戚之身空降御史台,却参与不到具体政务,说轻点是张九龄看不起人,说重的话那就是对皇帝的蔑视。
适逢李隆基闭关修道,张九龄不让额外因素影响朝廷对北方军务的判断,杨云固然没受到邀请,李林甫居然也不在受邀之列,那就有些过分了。
杨云只是笑笑,没有接话。
李林甫再道:“营州张将军为政宽简,为人廉洁,素为百姓推崇。此番他并未亲自到洛阳,不过听闻他陈奏北疆边防几个题奏,见解颇为独到,又听闻草原上乱事发生,正是我朝平定北方草原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