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已经有些晚了,戴奥尼亚战船前进的方向正好与他们的战船一致,速度不减反增的贴了过来。
乌鸦吊桥立刻落下,船上的40名舰队步兵立刻冲出船舱,通过吊桥,杀入敌船。
安诺巴斯知道戴奥尼亚舰队的作战特点之后,也并非没有准备,这一段时间他让迦太基和盟邦打制了大量的匕首配备给水手们,因为只有这种轻便小巧的武器才不会影响他们的划桨,同时还让他们拥有一点防身反击的能力。
但是,在狭长的战船上是无法发挥人多的优势,这些担任水手的迦太基平民大多也没有经过正规的步兵训练,完全无法与气势汹汹杀来的戴奥尼亚舰队步兵相匹敌。
除了没有穿戴戴奥尼亚军团重步兵制式装备,这些戴奥尼亚舰队步兵平时的训练强度一点也不弱于陆军,不但需要熟练掌握短剑刺击术、盾剑合击术、棋盘格列阵、标枪与冲锋、分队群战配合……此外,他们还在两项训练中投注更多精力:快速登陆作战和长途游泳。
因此,戴奥尼亚舰队的舰队步兵可谓是训练有素,迦太基水手装配匕首,虽然给他们造成了一点麻烦,但很快就在他们的迅猛攻击下瓦解。
第一百零二章 塞林努斯大海战(三)
在被刺倒了几十个水手之后,这艘战船的迦太基人选择了投降。
但是这一次,塞克利安是下决心要同迦太基舰队决一死战,因此战前下达命令:要求各战船在战斗中不得花费精力和分散兵力去俘虏敌船,必须保证充足的人手持续投入作战,直至战斗结束。
因此,舰队步兵们将俘虏的迦太基水手的双臂一一砍伤,使他们无法划桨,然后撤离敌船。
在此同时,很多戴奥尼亚战船同样采取了截击的战术,但只有少部分迦太基战船被乌鸦吊桥捕获,大部分迦太基战船都及时的避过,由此可见迦太基海军的经验和能力。他们敏捷的绕开戴奥尼亚战船的正面,转而进攻其尾部。
戴奥尼亚战船对此也有应对,它同样跟着对方转圈,始终让自己的舰首能够朝向敌船。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战斗景象:双方的战船都在很有耐心的盘旋画圈,迦太基战船在外圈,戴奥尼亚战船在内圈。按道理戴奥尼亚水手消耗更少,更省力一些,但短时间内无法体现出差距。
当然,戴奥尼亚战船位于中心,回旋的余地小,一旦再有敌船加入战团,它是很难躲过被撞的命运。但是在这一场海战中,戴奥尼亚战船多于对方,不但将接战的敌人一一拦截住,而且还在加大进攻的力度。因为塞克利安并不准备同迦太基进行一个持久的战斗,虽然他对这片海域的情况不太了解,但是这糟糕的天气使他想要速战速决。
于是,戴奥尼亚的第二波进攻潮来了:一艘艘快速三层桨战船像利箭一样冲入了交战区域。
伊利阿斯,一名快速三层桨战船的舰长。他曾是科林斯莱凯翁港的平民,一家三代靠捕鱼、买鱼为生,生活勉强过得下去,但在十多年前的科林斯战争中,斯巴达王阿格西劳斯率领部队一连突袭了科林斯海湾的诸多港口和城镇,和其他渔民一样,他家最大的财产——两艘渔船被斯巴达盟军强抢了去。战争结束之后,穷困潦倒的伊利阿斯听闻亚德里亚海对面的戴奥尼亚王国号召希腊人前去殖民,还分给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