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页

大国相[校对版] 余人 1251 字 2023-03-19

“我可以向朝廷提出这三策,但吴植还是漕运都御史,那漕运之弊不可除也!”吴山抬头望着郭朴,显得认真地说道。

这些治理的措施固然是好的,但漕运都御史不执行,或者对这种决策是阳奉阴违,那再好的治漕之策亦是无济于事。

当下最大的问题,朝廷还是撤掉平庸或奸佞之臣,换上真正的能臣干吏,那漕运之弊才可除掉。

郭朴端起茶杯,却是苦笑地摇头说道:“曰静兄,虽然我是吏部尚书,但现在想要冒然换掉吴植,却还是做不到的!”

“我知道!”吴山轻轻地点了点头,眼睛流露出一抹失望之色道。

林晧然默默地喝着手中的茶水,望两位朝廷大佬的交谈和表情都看在眼里,整个人却慢慢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1149章 治国之道?

这是一个儒家的时代,而吴山无疑秉承着儒家的理念:择贤士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对官员许以自我良善的期待,希望通过对官员的道德引导和改造,实现权力的正义性。

正是基于此,吴山跟很多正统官员那般,将治理国家的重要思路放到“吏治”上。由一位有道德模范官员执政,将那些“不德官员”通通除掉,然后换上“有德官员”。

吴山虽然还远没有站到最顶端,但面对漕运之弊的问题,恐怕还是倾向于漕运都御史的不作为,渴望启用有德行的官员进行填充。

这却不能怪吴山将问题的根源推到胡植身上。因为胡植确确实实是严党中人,且这些年只顾着帮严家父子捞银子,维护漕运的损耗却是有增无减。

像郭朴所提出治理漕运的策略固然可取,但不说朝廷会不会采纳,若是胡植不去执行和监督,那一切都将是无用功。

正是如此,吴山显然认为解决当下漕运之弊,还是要从漕运都御史的人选着手,而不能将解决漕运问题的重任交付给胡植这种小人手里。

林晧然宛如一个旁观者般,只带耳朵不带嘴,认真地倾听着两位当朝大佬交谈,且对他们的言行举止认真地进行洞察和剖析。

只是对吴山将责任归咎于胡植,过分地信任于吏治,他却有着不同的见解。虽然吏治看起来很有道理,但人都是自私的个体,又怎么能够让人去维护权力的公正呢?

当然,这种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能算是跟吴山的政见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