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9页

不到一万人!

谁打得厉害?

炮灰向前冲!

参加作战的外防员则死伤好几万人,仅阿三就战死了三万,不过,他们的伤亡情况不会在东南国的报纸上出现的,他们的事迹更难觅踪影,东南国乃至大明的子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老大和东南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又损失甚小的光辉形象!

子民们很满意,因为他们的孩子没有多大的伤亡而取得这么大的利益。

仆从国乃到于外防员也非常满意,因为他们那里的人命不值钱,东南国征召他们的国民当雇佣兵,给钱大方,有不少银元流入仆从国王廷中,民众亦可分润比在国内工作更高的报酬。

至于危险?

到哪没有危险,在国内更危险,吃不饱,民众普遍年龄活不长,如倭国民众,普遍是一天吃一顿,白米饭被称为银舍利,可见其珍贵,而参加了外防员,白米饭是任吃管饱!

倭国对国人众盘剥甚狠,即使有中国的贸易,民众也仅得一些好处,而参加外防员的收入,比在国内的工资高上不少,且可以吃饱。

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因此,当东南国到仆从国征召炮灰时,得到的是该国良兵,去那些国家征兵的东南国军官满意地道:“征兵时,诸国皆有我大中华古之秦风!”

古代秦人闻战而喜,韩非子到秦国,他看到:“秦人闻战,顿足跣,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夫断死与断生者不同,而民为之者贵奋死也。”秦人闻战即喜、勇于赴死的样子让他感到震惊。

同样地,仆从国民众踊跃报名参加外防员,热情高涨。

他们接受命令时不打马虎眼,不拒绝上火线,他们甚至盼望战争打得更久一些!

只要有仗打,他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出场费——上战场发给奖金,打得好的话奖励更多,东南军是严格兑现的。

不过他们注定要失望了,因为东南军发现包头佬已经火药用光与弓箭打光,兵源匮乏,有时连阿三都在对方的城墙上闲逛了——包头佬的预备队没赶到,还不能驱赶下他们。

得,时机成熟,这是总攻的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