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8页

喇嘛们碰了个软钉子,才收敛起来,与汉人们相敬如宾,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

且说杨展拜过佛,他认为得到了佛爷的允许,如果不允许,那佛爷就不是佛爷!

他下令军队与民工浩浩荡荡地开赴山林,砍伐树木,用来修建过冬的木屋。

这是在昌都过冬的关键策略!

第1803章 父亲的将令

木头绝缘,木屋的保暖能力是土屋的十倍以上,而明军入藏只有帐篷,普通帐篷是无法过冬的,携带的水泥无多,不可能大规模地修建屋子,且烧砖也来不及了,所以必须住上木屋。

昌都民居有农牧区之分。牧区一般住帐蓬,这种帐蓬多用牦牛绒线编织而成,并饰以传统图案,不仅美观大方,而且遮风挡雨,冬暖夏凉,搬迁便利,深得牧民喜爱。

农区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一般为两层,下面一层放杂物,上面为经堂、厨房、寝室和存放粮食的库房,牧草和粮食则在阳台上晾晒。这种房屋也有高三、四层的,安排自然会更细致一些。

明军入藏,声明是秋毫无犯,但想在昌都过冬,就一定要用木头!

昌都的森林资源是中国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树种多,材质好,木材蓄积量大,而且均为原生林。

在青藏高原这些树木难能可贵,如果可能的话,明军是不想破坏掉此地的森林。

军人们与民工一起动手,砍伐树木成材,然后运送到平地,平整地方,建立营垒,加工木头,修建木屋。

营地井井有条,为了防止坏人放火,木屋之间每隔一段距离,避免火烧连营的惨剧发生。

进驻昌都的部队有一万五千,民工二万,一间木屋能够睡十个人,起码要建3500间木屋,加上其它生活用房,工程量很大。

军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搭屋、建营与修路中,当地人看着明军的大片的过冬营地从无到有,时间非常短就成形了,让他们感觉到非常地惊奇,甚至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