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叱点了点头道:“从楚国立国之后算起来,这数百年间,也不知道有多少中原的侠士去往黑武刺杀汗皇,却无人能成,可见剑门的实力。”
楚先生道:“臣推测剑门中的绝顶高手,用的都不是那重剑功法,练重剑的那些本事,也就那样,大将军他第一次接触重剑,便能悟出其中诀窍。”
李叱:“不要夸他。”
楚先生道:“大将军又会被夸的飘起来,臣之前还想着,若是太平盛世,大将军不领兵,也可能在江湖中无敌了。”
李叱道:“若太平盛世,他可能都不会习武。”
楚先生仔细想了想这句话中的深意,良久后点了点头:“陛下说的是……太平盛世之下,少有人愿意吃苦习武了。”
李叱嗯了一声:“所以得搞起来。”
楚先生一怔,他没跟得上李叱的思维,这一时之间就没有想到搞起来这三个字,是要搞起来什么。
李叱道:“将来要在长安城办书院,也要办武院,先生回头得空了,去书院好歹指点一下。”
楚先生笑起来:“原来陛下说的是这个,臣指点再多,其实不如陛下一句话。”
李叱问:“哪句话?”
楚先生道:“习文习武皆有出路。”
李叱点头道:“将来要在四疆办四库武府,就是让年轻人看到习武有出路。”
楚先生道:“陛下要做的都是造福千秋的大事……”
话还没说完,李叱已经笑了:“先生这句话,顶的上余九龄那家伙一千句马屁。”
刚说完这句话,余九龄端着一个热气腾腾的砂锅进来,虽然戴了厚厚的棉手套,可还是烫的龇牙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