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就他所见,闯军军纪虽然还算可以,但曹营兵马的纪律就只能用糟糕形容。李自成连部下都不能完全约束,就像李仙风自杀前说的那样,岂是人主?只凭一些流寇响马,岂能够取得天下?
回京师吗?
谢徵出身辽东,他的族人大多死难于清军之手。可是自己的伯父大学士谢升,就是因为透露了崇祯欲同满洲人议和,“攘外必先安内”,而被削籍的,自己也受到牵连,到京师去毫无前途可言。
那湖广呢?
陈荩之前劝说他,不管对闯军抱有什么样的偏见,都应该先去湖广看一看那个李公子、小李王。
谢徵在李仙风麾下做幕友的时日里,对陈荩了解很深,知道他确实有王佐的长才,绝不会随便哄骗别人。
“湖广……李来亨……到底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好,那我就去看看吧!”
第二百七十九章 顾君恩
谢徵因为陈荩之前的几句话,内心对盘踞汉东一带的“小李贼”李来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反正现在也没有别的出路可走,谢徵便打算先到汉东一带,观摩观摩李来亨的施政,看看陈荩口中这支与众不同的“流寇”,到底有什么奇异之处。
唐县西北距南阳约一百二十里,西南距襄樊约二百里,北通裕州,南通枣阳,是个交通便捷的地方。只是左良玉撤回襄阳时经过这里,县城迭经兵火,残破不堪,到处都是饥民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往南走。
谢徵心中诧异,但随即浮现出一个想法来。经他四处一问,果不其然,这些向南走的饥民,目的地全是随州。
人们都传说那位“小李王”、“李公子”,正在随州均田分地,垦荒赈灾,德安、黄州两府青苗繁盛,兴旺犹如太平时节。
这些说法虽然只是传闻,不同人之间对于随州气象的说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说李来亨在那里免赋三年,有的人则说赋其实没有全免,但是会发给饥民土地、牛种,还有的人则说随州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只是法令森严,吏不敢舞文,民不敢犯禁,局势特别安定。
不管各人的说法有何不同之处,但谢徵也听出一点,那就是大家的共同之处,便是随州确实是一方世外饶乐土。仿佛隔绝了乱世的山海,成为了明季天下的桃源乡。
随州真是桃源耶?
从唐县向西南走,就是左良玉目下盘踞的襄阳,从东南走,就是李来亨的大本营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