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朱由校正坐在龙椅上。
这是自己第一次见陈奇瑜。
陈奇瑜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年纪,五官端正、相貌堂堂,身材清瘦,目光炯炯有神,看得出来是一个坚毅的人。
“臣陈奇瑜,参见陛下。”陈奇瑜见到朱由校之后,连忙恭敬的给朱由校行礼。
“行了,免礼吧。”朱由校直接说道。
等到陈奇瑜正起身子,朱由校这才继续说道:“朕也算是久仰你的大名了,今日一见,倒也是一表人才。河南的事情做得不错。”
“臣多谢陛下夸奖。”陈奇瑜连忙说道。
这也就是朱由校给陈奇瑜最后的夸奖了。关于河南的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朱由校不会和他详细的讨论,不过有一件事情还是要做的。
于是朱由校说道:“朕初登大宝,又长于深宫,对外面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深知百姓疾苦,可是朕却从来没有见过。”
“你在河南为官这么多年,又上了密奏弹劾福王。虽然朕派人去查了,但还是有一些笼统。朕想知道河南的百姓过得如何,你给朕说说吧。”
“是,陛下。”陈奇瑜连忙答应了一声。
他没想到陛下居然如此关心河南百姓的疾苦,心中颇为感动,同时他也知道自己没有看错,当今陛下果然是有大胸襟大气魄,同时还有怜悯之心。
这样的帝王乃是天下百姓最希望的,也是自己这样的官员最希望的。
于是陈奇瑜就打开了话匣子,把河南百姓的疾苦说了一遍:没有地活不下去;天灾人祸之时,百姓有多么多么的凄惨,是怎么样吃不上饭的。
朱由校目不转睛地听着,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凝重,眼中的怜悯之意也越来越多。
等到陈奇瑜说完,朱由校语气低沉地说道:“百姓生活如此困苦,这都是朕的过错,是朕没有做好。”
“陛下切莫如此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