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他的事情,没那么重要。
徐光启放下手中的茶杯,看了几个人一眼,说道:“奏折你们已经看过了,陛下让内阁商量一下,你们有什么想法?”
韩爌等人神情不定,脸上的表情都有一些淡漠,谁都没有说话。
不过不代表他们不关心这件事情,徐光启很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事实上,此时京城的势力已经划分的差不多了。
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联合了吏部尚书周嘉谟,算得上朝中一股势力。
其中徐光启自己,拥有的是势力是户部和百工院,加上内阁次辅的位置,和陛下的信任,同时还得到了礼部尚书沈庭筠的支持,也是一方霸主。
除了他们这两股势力之外,内阁首辅韩爌与刑部尚书黄克缵,两个人这段时间走得很近,可以说两个人也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合作。
韩爌他们一起宣扬法治,支持荀子的思想,同时还掌握着书院,也算是其中一股比较强大的力量。
三方势力权责明确,划分的也非常清晰,基本上短时间内谁也不可能扳倒谁。
除了他们三方之外,朝中还新崛起了通政司,东厂那边有个魏忠贤虎视眈眈。
据说最近几天指挥使骆思恭要完蛋了,陛下准备换新人掌握锦衣卫。
可以说京城上大体的局势已经明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过渡也已经完成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阁四人似乎也达成了默契,是时候朝下伸手了,要把他们的影响力和权力扩张到京城以外去。
毕竟他们身后也站着一堆人。在之前的博弈之中,他们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而且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还需要自己身后有人的支持,现在应该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
原本韩爌四个人还有一些头疼,觉得应该慢慢安排。可是现在出了通政司和河南的事情,四个人突然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默契。
如果把河南从上到下清洗一遍,那么就会空出来无数的官职,上到巡抚,下到知府知县,以及各级的副职官员,全都可以安插自己的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