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想了想,觉得倒是靠谱一些,但他还是不信这东西能严格执行:“那富商和豪强世家不相信怎么办?”
李素:“朝廷可以立法,在南宫外辟出场地专门为天下金库。每一年铸的黄金单独一间库房存放,不得混淆。铸造金铤时就要铸上年号、编号,而且封存时要封条完备、盖上玺印。
民间富商世家有得到大笔纸黄金的,觉得不放心,可以付一笔手续费,请求查验,那就能看到他家理论上拥有的黄金了。这笔手续费,就当是重新封存的工本,就按照查询金额的百分之一收取好了。
如果愿意再支付一笔火耗,还能当众在官员多方监督下剪开、烧熔金铤查验真伪。火耗要多收一些,毕竟毁坏了金铤后要重新熔铸,就按照百分之五收取。如果要省事,收一成也行。
另外,为了显示朝廷的大度和底气,可以给他们一点甜头。比如一旦持有国库纸黄金的权利人来查验自己的券有没有对应真的黄金、结果查完后发现并没有,或者对应的黄金是假的。
那么,就按照出事黄金的封印对账,处死金库管理官员,抄没监守自盗官员或者超发官员的家产,抽出其中相当于金价双倍的部分,额外赔偿给遭受了损失的理论持金人。”
李素设计的这种纸黄金,给手续费就能实打实看见、给火耗还能剪开来烧一烧,这应该能让大多数人放心了。只要制度执行下去顺利,年份久了,信用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虽然最初的时候肯定会有各种质疑,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哪怕到了21世纪,还有大多数人不相信纸黄金,只相信自己家里实打实摸得到的黄金。
李素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让人相信纸黄金,他只是希望控制黄金的流通量、把黄金的价值保持在一个虚高的位置上,创造货币信用。
第068章 你说这个朕就不困了
刘备毕竟是古人,没那么多金融知识,数学也不好。
要理解李素的贵金属管制思路,着实是费了一番脑子。最后好歹是搞明白了主要思想:
反正就是国家尽量把黄金的存量实物控制起来,同时绝对控制住新开采的金矿。这样在社会上制造出实物稀缺后,就肯定可以稳住金银比一比二十的比价。
当然了,这个过程中,因为黄金被官方抬价,目前市面上存量的持金者,也会实际上财富增值、一定程度上享受到定向注水通胀的好处,而贫苦百姓会暂时承受通胀的坏处。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不可能彻底避免,只能是李素想办法尽量缓解,把过程中的阵痛消弭。
这个道理也很好理解:普通穷人家里肯定是没有黄金的,之前家里窖藏金子的不是世家豪强,就是侯爵们从朝廷那儿拿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