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以文若之智,其他招数都会被看穿。可这个‘更重要的职责’,也确实没多少可选的了,莫非,真要让文若为使、全权代表关东朝廷,去跟刘备谈判?
这个任命倒是够重,能让他消弭疑心,可孤既然要彻底瞒着文若真相,也就不能让文若趁机刺探刘备军情,也不便指示他在谈判期间示弱诱敌……”
这个难题着实棘手,以曹操的智商,最后都想了很久,才打上一个勉强可用的补丁:
他决定派荀彧为正使,去跟刘备谈判,然后再安排一个绝对可靠的副使。这个副使要绝对忠于曹家,而且不可能跟荀彧串谋。
而曹操私下里给这个副使的交代,也不必说太多,只要告诉副使“荀令君首劝孤与刘备和谈,孤见其似有动摇,恐其不够忠义,卖主求荣,不得不让人从旁协助”。
这种情况下,让副使再散播一些曹操所需的示弱消息,或者是刺探刘备真心想法,
副使也就不会觉得曹操是“明里谈判,实则还是想打”,只会觉得是“曹操也不想打,他只是担心被荀彧出卖,所以不得不留个后手”。
这是人之常情,很合理。
为了想这个安排,曹操着实失眠了一夜,头风导致的头疼也愈发剧烈了。
……
次日,腊月初九,一大早曹操就招来了荀彧,还有几个能言善辩曾经为使的幕僚,
包括身居高位、如今依然暂时是司空的许攸。
还有当年负责跟许攸联络的司马朗,加上司马朗的一些兄弟助手,最后就是帮曹操处理朝廷关系的董昭。
人找齐了之后,曹操就诚恳地稍稍说明情况,然后跟荀彧说:
“文若,孤想了一夜,此事既然是你最先提出,想必你也是想得最透彻的,时间紧迫,就让你为使,去刘备处议和吧。
孤也跟你说几句肺腑之言,只要刘备开的条件,真能让孤相信他确实会执行,孤不是不能谈。反正孤此生只是想辅汉,从未有过篡逆之心,这点天日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