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李素惊诧的是,今年他甚至还发现吴郡有人刚刚开始第一年尝试种植棉花,准备连棉布织机也一起投资。
要知道,此前大汉境内的棉花产区主要是西北地区,也是李素给凉州百姓寻找的一条生财养家的活路,相当程度上还平抑了西北百姓经常造反的问题。
棉花在日照充足的高纬度地区才最适合生长,同时也要充分的灌溉,西北夏天日照极长,这个优势江南是绝对做不到的。江南唯有在灌溉方面可以胜过西北。
李素视察之后,问了当地百姓是如何实现种植棉花的,才得知原来他们也舍不得用原本已经成熟的粮田来种棉,而是经过了几年的失败实验之后,拿的原本靠近海边,以及太湖下游沙质淤灌区的盐碱地来尝试。
众所周知盐碱地本来就种不了粮食,放着也是浪费。而棉花这东西虽然也怕盐碱,但经过劳动人民数年的测试,有人总结发现这东西只是在抽苗阶段特别怕盐碱。
抽完苗之后的生长期里,其实也没那么娇贵。这种特性,如果是在西北,那还没法利用,毕竟水资源宝贵。
但是在太湖以东、靠近海边的盐碱沙土平原,水就不值钱了。百姓们在种棉苗之前疯狂引太湖水长江水浙江水大水漫灌去盐碱,然后下苗。等抽苗后水也褪尽,盐碱度有所回升也无所谓了,这才确保了棉花的大面积成活。
李素了解了这些细节后才恍然,毕竟历史上南宋末期到元明,“松江棉布”的招牌也是很响亮的,而且按说历史上也没什么长途的农产品原材料转运,松江棉布肯定是靠松江附近的州府种出来的棉花织的。可见吴郡当地是可以种棉花的。
后世到了当代,吴会之地没有棉田了,一方面是工业发达了没那么多地种棉,还不如去新江种,发挥各地的产业差异优势。
另一方面也是经过千年的水土治理后,扬州各郡的水咸土碱问题也解决了。没有了盐碱地之后,就算有农田也犯不着种棉花。(一直到南宋以临安行在,临安的西湖水都是带咸味的,这才有南宋时在临安城内疯狂打井挖深层地下水喝的情况)
把这些民情都掌握之后,李素倒也犯不着去纠正顾雍。反正盐碱地种棉确实不占用良田,属于额外收益的添头。
只要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战争调度潜力,地方上的具体民政细节完全可以放权。怎么样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怎么来好了,何必非要纠结微操呢。
顾雍这种种灵活的激励和劝农施政手腕,让地方的财政和物资积蓄非常充裕。
他治理下的扬州,虽还远不能跟已经首善十年的益州比工商生产,但居然已经跟荆州相差不远。
考虑到做了多年荆州布政使的鲁肃,内政才干也绝对是一流的,顾雍这个成绩已经非常可观了。
当然鲁肃的政绩被追赶,倒也不是鲁肃能力不行,实在是荆州地区这几年财政负担重,富余的民力、徭役都被抽去挖南阳运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