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问题就是判断对方的判断是需要时间的,结果就在多疑中错过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竞技的时候被敌人五包三或者五包四了,这个团明明不能接,但好在包的一方抵达战场会有时间差,所以被包一方原本还是有机会挣扎的,可以选择立刻抱团钻草丛读回城,或者是埋伏一手。

结果曹操做的计划是按照“张飞这种匹夫肯定很莽”为心里预设做的,所以决定蹲草丛假装读回城、实际上反杀脸探草丛留人之敌。

谁知对方没来,白白蹲了八秒,浪费了一个回城的读条时间,这时候再想回,敌人主力就快赶到了,一个团控就能打断读条。

谁让庞统如今还没有军事上的多谋名声、此前缺乏立功表现机会呢。一个在暗一个在明,庞统了解曹操而曹操不了解对手。

时间都是一点点省出来的,也是一点点浪费掉的。

曹军的位置与赵云的部队本来就只有两天的路程,这种情况下,半夜的时间差说短也不短了。

再有三次这样的操作延误、小决策失误,张飞和赵云就顺利会师合兵一处了。到时候曹操打未必打得过,拖得越久对他越不利,想撤军又要面临更多殿后部队被吞掉,只会越难越难受。

曹操深知这一点,所以后面一天半里拼命跟张飞拉开路程差,天亮后就加速行军,希望逮住一个单独击破赵云的契机。如果一击不中,就没有机会犹豫了,必须立刻断尾求生。

又一天一夜之后,曹操甩开张飞七八十里路程差,还在第二个夜里的后半夜让部队小睡休息恢复体力,然后终于在第三天清晨,迎面逮到了从下游来的赵云部队。

赵云一直在易水河口当道扎营以逸待劳,以切断易水航道为唯一主要目标,丝毫不为其他小目标诱惑,一看就是非常沉得住气。

当然了,因为才来一两天,赵云的营地没有什么防御工事,这一点跟张飞在易京楼外的围楼营地大不相同。

所以曹操想攻打赵云的营地的话,基本上就是等于打一场野战,没什么地形劣势惩罚。

赵云也压根儿没打算依托营寨跟曹操打阵地战,他都是骑兵为主,当然要打运动战了。

一路上过来的时候,曹操也搜集了更多关于赵云这支部队的实力消息,前方毕竟每天每时都有泉州港水寨方向败退下来的曹兵去报信,把这些军情拼凑一下,赵云的实力已经很清楚了。

曹操已经知道,赵云和太史慈这次一共带来了三万兵马断他归路,其中赵云有一万精锐骑兵,太史慈有两万海军,是那种从来不上岸跟你陆战的老水鬼了,就躲在大沙船上跟你打水战。

要歼灭太史慈的话,除非是曹军全部上船堵在易水里跟他打,那不太现实。曹军的步兵和骑兵水性太差,到了水面上战斗力降低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