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滹沱河往北拐,衡水也往北拐,最后平行注入白洋淀,这两条河之间的距离,也从八十里渐渐收窄到四五十里。
张飞的部队从滹沱河而来,他的船只当然是全部只能在滹沱河里航行,没法飞到平行的衡水里去,除非是抵达白洋淀后再从另一条河绕回来。
但是,因为衡水和滹沱河相距太近,又有二百多里路都是一直平行。张飞要沿着滹沱河进兵,如果不把稍微北边隔壁的衡水沿岸几个县城拿下,导致焦触在衡水沿岸诸县继续驻兵。
那等张飞的主力过去之后,袁军随时都可以从据点里出来,陆路骚扰张飞的后勤粮道。反正走个六十里就能断粮,又不远,也没什么危险,被发现了随时可以缩回去。
所以,为了保护粮道安全,把衡水沿岸那几个城防并不严密的小县城也搂草打兔子,一路推进一路拔除,也算是解决了张飞的侧翼隐患。
只不过要做到这件事情,张飞在具体打法上,要承担一些不利影响:
首先,前面说了,张飞的军粮绝大多数靠船运,那就只能放在滹沱河里。导致张飞攻击衡水沿岸诸县的部队,得离开己方粮道六十到八十里远作战,最多随身带几天干粮,吃完后还得靠粮船队补给。
其次,既然粮船队留在滹沱河里,张飞总得留兵力护粮吧?不然被袁军劫了一把火烧光,张飞就得溃败了。
他总共这次就两三万人马走井陉口滹沱河这一路,至少留下一万多人保护,那么用于陆路扫清侧翼的兵力就少了一半。
如果这一半人还是在被半渡而击的状态下被焦触军撞上,那焦触军主动寻求决战的信心就更膨胀了。
这,就是庞统给张飞设计的示弱诱敌决战方略。其实不算很高明,但谁让对面的是焦触呢。
焦触就兴冲冲地来对张飞“半渡而击”了,还自以为逮到了“张飞不得不沿着滹沱河和衡水分兵”的薄弱良机:
先歼灭张飞准备去衡水攻打安喜的部队里、已经上岸立足刚稳的一半;再歼灭立足未稳还在登陆过程中的另一半;最后歼灭张飞留在滹沱河里的部队。
循序渐进,有热身有爆发,稳了!
张飞看似颇有战斗力的部队,被分成三口吃完,不怕每一口太大噎着了,美滋滋啊!
庞统这次出井陉,等于是在井陉口对付吕翔时,把韩信“背水结阵”的伏兵偷家那一半计策,给反其道修饰了一下,然后使用,把吕翔的守口部队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