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水泥可以把石板之间的缝隙填到尽量不渗,膨胀率还比纯高岭土低得多。我们后续会多做实验。

如果这种用高岭土改良的罗马水泥足够廉价,全部就地取材、烧制的燃料耗费也不高,那就能加大罗马水泥用量、降低对石材的消耗和质量要求。

那些山脊垭口坚硬地层爆破挖掘时,碎裂出来的碎石板,或许也能用水泥粘合缝隙凑合使用,反正河床的砌石对坚固程度没有要求,不承力,只要减渗即可。”

国渊听完之后,心里对于“这条运河最终是否能修成”这个问题,总算是彻底踏实了。

细分应对方案做得这么扎实,完工肯定是没问题了,大家都得有信心。

不过,提图斯说渗漏和不渗漏的河床,比例五五开,那就是最后至少要修二十多里长的河段、底下是铺石板的!

这个成本,还真是奢靡啊。

如果把河底铺一层石板,这个工作量和修城墙的时候、夯土墙外包砖石相提并论。

那二十多里的施工量,相当于是把长安城或者雒阳城这样的国都级别巨城、其中一面方向上的城墙,夯土外面包一层石头了!

长安雒阳的城墙都是“高厚七丈”,单侧边长从七八里到十二里不等。

运河的河面宽度倒是没那么大,不过四五丈宽还是要的,否则往来两个方向上船只不好交汇。另外运河只用铺底不用盖顶,比包城墙省一半。

不过河段的长度有二十多里,可不等于把长安城北侧城墙全包砖的量。

那么多钱,是原先根本想不到的。

这条河,开工半年,已经加过好几次钱了!

当初发现河道变长,运河预算已经比一开始报的“五十亿搞定”涨两成,那还是小事,无非变成六十亿钱。

后来发现挖穿山脊的那部分,要挖花岗岩、大理石,一度快放弃了,成本不知要涨多少。

李素让上爆破、学坎儿井的并行凿眼施工,多点埋药,总算是救回来,但成本继续从六十亿跳涨到八十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