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在句容和毗陵过完了八月十五的仲秋,才正式开拔,沿着太湖水路行军直逼吴县,在吴江登陆,随后顾雍就带了几万人去吴县还乡。

吴越三郡毕竟都是江东的根基,所以当地的太守都是绝对铁杆的亲戚,不可能投降的——

之前丹阳的太守是孙权的叔叔孙静,这儿吴郡的太守就是他娘舅吴景。甚至连孙权的母亲“吴国太”都是跟随弟弟吴景一起住在吴县,没跟儿子一起去江北。

所以,顾雍也没指望把孙权的母亲和舅舅劝降。但只要把吴郡太守以下的文官,乃至本郡的都尉,外来领兵驻防的校尉等官员动摇投降了,光吴景一个光杆司令也掀不起浪来。

第766章 平定吴越

顾雍和赵云是八月十六启程的,八月十八就由吴江码头抵达了吴县。

数万大军也不必摆出攻城的姿态,只是上岸随便驻扎展开,立刻就有周遭数县的官员主动来降。

八月十九,嘉兴县令胡综来降,八月二十,乌程守将傅婴来降,等于是后世嘉兴湖州这两个地级市,连赵云的大军都没入境,就主动来投了。

傅婴还献出了周瑜放弃留在乌程的那些楼船——周瑜跑的时候,这些船尺寸太大,无法驶入江南运河南段,所以就丢在了乌程。

赵云和顾雍也是到了这时候,才算是有机会打听关于周瑜的确切情报。

但傅婴这种被放弃的杂将显然也不可能知道周瑜的计划,只是如实汇报说周瑜设法从余杭继续弃船南渡,应该是去了会稽。

赵云和顾雍猜不到周瑜要继续逃跑,还以为周瑜指望在会稽重新组织抵抗,不约而同商议:

“可不能让周瑜在会稽重新组织兵马,再启战端。这江东之地,因为连续两年的血战,人口死亡数十万,饥民遍野,双方士卒累计战亡溺死逾十万,百姓急需休息。”

“不过也不差这几日了,还是一件件来。五日之内,劝降吴郡,稳固后方,再船不停桨直奔会稽。”

顾雍不再含糊,他这人不善言辞,说话比较直接,开诚布公,于是让使者写了一封信给吴景,直接开条件。

能答应就答应,不能答应的话,攻破吴县的时候吴家就得灭门,算是对把百姓急需拖入战争的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