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还有什么?咱一次性听完。”
李素拍了拍手,几个士卒就抬了几台机器上来,李素指着说:
“也不是什么新玩意儿,这两年前就有了,阿亮在北伐李傕之前半年造出来的,木车床。你们可能没关注过,但绝对用过这玩意儿造出来的军械。凡是前年开始,我军大批量集中新造的枪杆,就是这个东西生产的。
不过,我敢把它拿出来再炫耀一遍,肯定是有了新的妙用——不光机器是发明,使用方法也是发明嘛,咱不能重物轻人、重机器轻思想。首先,这次的机器我又改良过了,刀刃更平滑、切削刃口更长,而且是半斜半平,每次踏板转动转轴,切削起来更快了,而且适合削更细阻力更小的东西。”
李素这么说,其他看官不像关羽那样直接看到实物,当然不太容易理解。
但是只要一句比喻,所有人都会心领神会——李素改良过的木车床车刀,模仿了大家小时候削铅笔的卷笔刀刀刃!
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不难想象卷笔刀削铅笔的切削量,要比金属机加工车床的切削量大多少,对于要切的厚度比较薄、杆子比较细的小物件儿,加工速度自然是暴涨。
用这个东西造箭杆,自然比法正那时候在五丈原扎营诱敌王方雷叙、造诸葛弩矢更加快捷了。
更关键的是,卷笔刀的结构让机器本身重量降低了很多,体积也变小了,更便于携带运走——这一点当初法正守五丈原大营时是不重要的,因为法正是打营地防守战,机器摆在高原上、旁边就地砍树劈成木棍造箭,不存在机器运输问题。
李素这次,却是要关羽马超用大篷车把削箭车床运着走的,机器本身从三百汉斤减轻到一百汉斤,优化就很明显。
李素说着,先指着一部关羽已经很熟悉的诸葛弩,说道:“当年李陵带五千步卒出塞,遇匈奴八万之众围攻,吃亏就吃亏在后勤不利,无法补充,一日尽矢五十万支。
如今咱要追击郭汜,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哪怕将来前几战都未能斩杀郭汜,我们也要做好跟霍去病一样追杀到居延海的心理准备。
若是如此,郭汜跟其他畏惧大汉重新掌控西域的羌族部落联手,消耗我军,恐怕箭尽之时,我军便危矣!所以,箭矢的补充要跟军粮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我们带箭的话,怎么带都是不够的。那就多带诸葛弩和这种造箭机,专造削尖的木棍,没有铁箭头,给诸葛弩那种耗箭大户用。
戈壁上虽然没有树木,但直到酒泉郡、酒泉县之前,我们好歹左侧靠着祁连山行军,祁连山麓有大量合适的树木可用。咱不管攻打武威、张掖、酒泉三郡过程中消耗了多少箭矢,都能在前线就地取材造补回来。”
关羽很快听懂了,李素这个计划也是结合实际情况的,在打到酒泉之前,都要带着机器走,进军到哪儿就砍树砍到那儿就地补箭。但是到了酒泉之后,要是郭汜还能跑,那就得略微修整了。
到时候估计要在酒泉郡住几天,疯狂造箭把辎重塞满,然后这批车床就留在酒泉城里了,后续军队轻装不带生产设备直扑居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