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餐之后,李素回到城内被征用的驿馆歇息。荀攸也跟他一路,住李素隔壁一间院子。
刘备军出征,凡是在城里临时驻扎,都是约定俗成把驿馆留出来给随军的参谋文士居住,也是考虑到文士普遍爱干净。驿馆虽然不如太守府或者县衙条件好,却胜在打扫勤快,不用使用其他人日用的器具。
既然同路,回到驿馆之后,荀攸让侍从沏了一壶茶,到李素院中小坐闲聊。
李素不明所以,但也没有赶人:“公达不困么?深夜还不歇息。”
荀攸反复确认李素的眼神,狐疑坐在院中的石桌旁,斟茶说道:“右将军何疑?今日攸向大王指出李傕速遁的缘由,也是看出右将军不想提起这事儿。
今夜此来,是希望开诚布公告诉右将军,攸这次就是在主公面前摆出邀功请赏之态,而且从始至终都会如此,都会把此建言之功据为己有,绝对不会泄露右将军您其实早就看穿一切。所以也请右将军也与我彻底坦诚相见,不要骨鲠在喉。”
李素一脸面无表情,实则是他完全没看出来荀攸的迪化弯弯绕:“我知道什么?今天这种失策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我就是疏忽。”
荀攸喝了一口茶:“当然,事已至此,我们已经共同演到了这一步,将来无论谁改口,都不会让主公动摇了,所以右将军此番对外而言,就是纯粹的疏忽。
其实攸内心也是赞成右将军的坐视其成的,大王践祚,大汉还是大汉,还能换上一个有为之君。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若是外姓圣贤英武之人有益于民,好歹也是不利于君与社稷。而大王可谓既利于民,也无损于社稷,两全其美。
董承也好,段忠明留在弘农的那几个部将也好,生死与国家大事相比,不值一提。”
换上去还是一个姓刘的,那就叫不损社稷,祖宗七庙享受祭祀的还是那一群。
李素听荀攸说到这儿,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脑补迪化的是这事儿!
荀攸这是误以为李素什么都算到了、但故意不说,故意不劝刘备“趁着长安内乱速抢长安”,为的就是给李傕时间,让他回到长安狂性大发清算段煨同党、把董承等人全部屠杀了!说不定还能屠杀一批跟董承走得近的朝臣,然后朝廷陈腐之气一扫而空!
荀攸这是误以为李素要把李傕当成朝廷大扫除拉仇恨的工具人了!
也怪李素一贯以来示人以智商太高的形象,闹得他偶尔疏忽了一次,别人都不敢相信。偏偏荀攸也是个智力值90几的,脑补了半天,就把李素迪化脑补成了这样。
李素哭笑不得,但也知道这事儿没法解释,也没必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