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外镇牧守的表率第一个支持朝廷,你却吝惜封赏,力度连那些逆臣的自表都不如,天下还有谁会来讨要朝廷的封赏?你就不怕他们依然把你视为第二个董卓、说你是挟天子?至少,你应该知道我和征西将军肯定是真心救国的,不然我们不会这么快来,这是善有善报、天意如此。”
李素这番说辞的关键,是提醒王允:你别以为现在的世道法则还是两三年前,现在朝廷的权威已经沦落到需要地方实力派的支持了!还有,同样是在这两三年里,官位和爵位其实在贬值!人家自己表的瞎搞的太多,你还按照旧思路封赏,力度明显偏小了。
而且李素这么说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惭愧:毕竟几个月后,李傕郭汜那些原本只是区区校尉的家伙进京了,刚一杀王允,都敢直接要四方将军、县侯爵位了。
王允必须立刻认清“贬值”这个现实。
王允闷声自斟自饮喝了两杯闷酒,慢慢消化接受了一些外部现状信息,折衷说道:“封王还是迈太快了,要不综合刘备四件大功,越过皇甫嵩,给车骑将军吧!比皇甫嵩还高,还不满意么?”
李素:“征西将军孝义素著,皇甫公有恩于他,卢尚书是他恩师,征西将军从未想过要压过他们,封王就是封王,宗室爵位而已——
这样吧,我再提醒司徒一点,您可能知道,去年从逆贼手中保卫雒阳时,河南尹朱儁都曾公推征西将军保管因天意运气而失而复得的传国玉玺。
征西将军也曾对天盟誓,待天子不再被贼臣挟持时,自当将玉玺奉还朝廷。现如今,司徒你诛杀贼臣董卓,足以证明朝廷气象一新,君侧已清,征西将军自当将玉玺奉还天子——你以为,此功如何?”
王允心里咯噔一下,彻底坐不住了。
确实,他意识到,刘备相比于其他地方实力派,还有一个独到的优势,那就是人家去年在雒阳跟其他几路进了雒阳的诸侯盟誓过,大家都把失而复得的玉玺委托给他。
刘备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判断天子还有没有被贼臣裹挟”的权威,他交还了传国玉玺,就说明他认可现在这个朝廷辅臣不是挟天子的国贼。
王允现在也是非常需要这样一个外部认可,来尽快巩固其地位的。
“再加上一块玉玺……似乎封个王确实挺合理了。”王允内心都忍不住这样想。
当然了,他也知道这事儿没那么容易,因为他虽然近似大权独揽,但还得说服皇帝,皇帝十二岁,已经稍微有点见识了。另外,杨彪、士孙瑞、马日磾这些重臣、同谋,多多少少也要商量一下。
玉玺这个筹码,就能拿来堵住杀董同谋的嘴,那俩朝臣也急需被认可“现在的天子已经不算被人挟持”的状态。王允到时候私底下一转告,大家都能支持。
彻底想明白这些后,王允神色转向和蔼:“不知征西将军以为封什么王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