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荀攸是人才,可以用,也得我亲自决策用不用,恩自上出。招聘流程全部走全,别人要笔试一面二面三面,给荀攸也得上齐活,不能坏了整个阵营的人力资源管理秩序。

更不能给老部下旧部下留下任何“刘备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对付董卓的乱命,所以迂腐没原则和稀泥”的坏印象。

何况荀攸这时本来就是一个“因为证据不足而刚被释放的前嫌疑犯”,他没得讨价还价。

刘备掌握了处理节奏后,李素就只留了一句话:“别人的善后安抚,兄还需自己上心,我这儿就无所谓了。如果荀攸确实可用,他要挂蜀郡太守就挂好了,我只当庲降都督也行。到时候给荀攸两年‘试用期’好了。到明年年底之前,蜀郡六曹的刑、礼、兵三曹事务留给他决断。

至于吏、户、工三曹的事务,让子瑜接着干,有大事请示我遥领。我不是不放心荀攸,而是术业有专攻,他不懂我们在蜀郡布局了一半的兴修水利、建设工商。万一是个老派持重的官僚,嫌弃大兴土木、要与民休息,那就坏了事儿了。所以这一块必须让他跟着看两年,才能决定是否真的放权插手管具体细务。”

李素最后这段话,也是体现了“事有经权”,原则是原则,特殊情况是特殊情况。正如历史上刘备按原则用人用了几十年,唯独在需要破格提拔魏延树立汉中王权威时破例了。

但这个破例也是想清楚了的,因为它损害的是三弟张飞的利益,而刘备知道张飞跟他的交情不是官职爵位可以离间影响的,那是生死之交。所以拿张飞的利益偶尔立威是不要紧的,属于不跟三弟见外。

李素现在也是说:你跟蔡邕,还有张肃张松一家那些人,还是要公事公办的,别寒了他们的心。但是跟我可以不用见外。

刘备都没等李素说完,直接摆摆手:“行,都知道,咱俩谁跟谁啊,不会跟贤弟客气的。”

……

商量好了处置策略之后,李素留在蜀郡的最后半个多月,倒是又恢复了平静。他知道如何应对荀攸和其他被董卓流放的人的处置方法,也就没必要担心。

就每天稍微料理一下内政事务,查漏补缺,然后跟即将南下的关羽张飞每天“为了屯田养兔而猎狼”,顺便也让士兵们适应一下盛夏钻山林野营拉练的辛苦。

半个月雷打不动的每天半天办公、半天打猎休假日程下来,每天都是轮流带两千需要训练的士兵野营,五六天换一轮。

士兵们一开始叫苦不迭,还有很多被蚊子叮咬、盛夏毒虫毒草滋扰,生病轻伤,后来就渐渐皮糙肉厚习惯了,甚至蚊子叮咬的也少了。

过程中,李素也是根据实际情况,顺手搞了一点利于士兵提升适应性和素质的小优化——比如,李素发现汉末的人都没有打绑腿的习惯,爬山爬久了小腿容易肿。而且不打绑腿还容易让小腿被蛇咬到,对于防那些地上爬、不会飞的毒虫也很不利。

所以李素开始要求士兵们打粗麻布绑腿,为此还调拨了一批新麻布作为福利发给士兵,并且把绑腿麻布列入后勤军需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