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一开始插不上话,听了弟弟这么“正直不知变通”的反驳,才不由笑道:“对伯雅兄而言,官职重要么?只要他想管,征西将军哪儿都会让他管的,巴不得他多做事呢。”

前途是光明的,过程是曲折的。

这一番规划算下来,结论就是:在“五年计划”之内,只能把蜀郡的锦、铁工业产能翻到目前的两倍;七八年之后,才能最终大成,达到现在的三倍。中间的过程,需要消耗绝大部分的“剩余价值”用于“扩大再生产”。

再想贪婪多扩,也不可能了,受时代技术限制,已经到天花板了。

不过,这个完全体一旦实现,收益也是很可观的,这个很容易算。

李素调出前些年的税赋簿册估算了一下,大约就是凭空能每年多造五十万匹新式宽幅蜀郡。按照六七千钱一匹,那就直接等于三十几个亿五铢钱。

汉桓帝时期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三四十亿钱。灵帝的时候财政崩溃,正规渠道朝廷财政收入一年降到二十亿,但卖官和修宫钱能搜刮到二十亿,加起来还是四十亿。

而李素就相当于直接变出一个等于汉朝财政收入——当然了,李素创造的还仅仅是“gd”,跟财政收入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三十几亿里面,如果是民营、国家抽税,玩藏富于民,那就只有三分之一能落到官方的腰包里。

如果是以李素和甄家这样的财阀主导搞“国家资本注意”国营,与民争利,那官方和经营者大概能从中占二十多亿好处。还有十几亿是给纺织工人、蚕农、桑农各个环节分享的,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工钱。

发展到最后,肯定国营民营两种模式都会有。否则让李素和甄家管理几千座水车、十几万台新式织机的大生意,他们也管不过来。那就算五五开好了,政府和国营大商人、发明者占十五亿,还有十五亿给百姓赚。

第269章 打不过你恶心你

“啊啊啊……总算把在蜀郡富国富民、足食足兵的规划搞好了,可以歇几天了。后面的事儿就交给子瑜和甄家的人先去慢慢做,我偶尔把个舵就行了。

不行,累了这么久,我今天得好好泡个澡,多泡一刻钟,再让婢女好好搓搓揉揉解解乏。”

随着各种水力机械和飞梭织机等等瓶颈短板被突破得七七八八、后续产业发展规划也大致定好了方向后,李素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歇歇了。

他从二月份开始辛劳,到处奔忙考察试制,如今都五月了,整整努力工作了三个月,之前跟蔡琰完婚蜜月休假都才休了不到一个月,简直太勤政了。

现在,种子已经播下,这时候不能急,不能揠苗助长,任其自然发展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