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毕竟只是一座县城,尽管处在“长江三峡出口处”这个战略要地上,防御比普通县城强不少,但也就达到一般郡治的级别。

此处防务的最大优势,还是靠山城的地形来获得的。

看看后世宜昌的地图,就知道这地方西南边濒临长江,北面则是三峡的群山,东北方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来,从城南汇入长江,所以整个城区是处在一个江河交汇的半岛上,只有南侧的沙洲地比较松软,适合登陆后排兵布阵攻城。

(注:汉朝的“西陵”是后世的宜昌夷陵区,汉朝的“夷陵”是后世宜昌代管的宜都市(县级市)

不过,也正是因为山城地形复杂,所以建造城防的施工成本也很高,木料石料运到高处很费力,城墙也就比普通郡城还矮,只有区区一丈六尺,也就是三米五。

完全靠夯土而成,没有包砖石也没有掺糯米汁夯三合土,连女墙垛堞都是用土简易堆的。没有斜面没有射孔,城楼也没有房顶,只有一个二层高台,跟烽火台似的。

考虑到接近城墙之前要爬坡,山路上还有乱石无法推车,所以云梯车、木驴车和攻城车等一切需要靠轮子的重型器械,都难以推到城墙根。防守方才有信心指望这区区一丈六的矮城墙固守。

对付飞梯和人力扛的撞木,这点城防工事已经够用了!

西陵守将贝羽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关羽决定直接上投石车:反正那些近距离重型器械推不上去,那就索性别推了。

投石车可以隔着两百步发威,不用推到近处。

当然了,使用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保密的。

因为配重式投石车和传统的人力拽发力的投石车,都是杠杆原理的。只要把发力部分的配重、击发部件替换掉传统的砲梢,别的军阀就可以模仿了。要是明着大规模敞开用,不用一两年其他军阀就纷纷仿制了。

而如今距离刘备彻底出关东图天下,还有至少几年的时间差,为了如此区区小城过早暴露显然不好。

所以,关羽严格控制了使用规模,只造了两台配重式投石车,而且非技术敏感部分,还是按照旧式投石车结构、就地取材打造的。只用水路战船运来的配重发力机构替换掉砲梢,用完后再拆了运回去。

投石车的重量级,也只是按照一千四百汉斤配重、模拟七十人拽砲梢级传统投石车,发射五十斤重的石弹,平射射程三百步,西陵这种以低打高的战场可射两百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