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愿意跟随刘备的,主要是崔琰和张逸等人。
崔琰是不愿意将来移民做官,想回冀州。
张逸则是另有打算,也跟刘备摊开了明说,说他想直接去投奔幽州牧刘虞,因为他觉得刘虞才是当世最仁德之主,刘备则杀伐过重了。
对于这种想法,刘备当然也不会去阻止了,没人会公然挖自己的老领导的墙角。刘虞对他那么好,别人要去投刘虞,刘备当然是大大方方给路费了。
他并不知道,原本历史上,这张逸虽然没做出什么成绩,但气节也算可嘉。他当了刘虞生前的最后一任别驾,从这个角度来说也算是李素的接班人了。
最后在刘虞被公孙瓒杀害的时候,张逸也据理力争不肯投降,被公孙瓒一并杀害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张逸这人至少忠诚度没问题。
在郑玄处周旋了一整天,最终刘备算是满载而归,带着国渊、郗虑、程秉和另外十来个读书人一起回到下密,让孙乾先把这些人才安顿下来,熟悉一下情况,过一阵子等刘备自己的前途也明确下来,再谈具体任用。
……
话分两头。
刘备在泰山、北海为准备撤离而拼命搜刮人才的同时,李素跟着郑泰,也差不多赶到了雒阳,即将代表刘备进行述职,并澄清朝廷对刘备“擅自越境出兵”的误会。
误会解释的工作倒也算顺利,因为李素到的时候,幽州牧刘虞的表章比他更早两天到了。皇帝、十常侍和大将军何进都知道了消息。
李素再巧舌如簧稍微一解释,大伙儿就相信了“这只是青州刺史和幽州牧之间工作沟通不顺产生的误会”。
但消除误会归消除误会,有些东西,只要朝廷起了心,肯定是会琢磨一下如何调动以增加安全系数。
同时,只要有人提醒何进,何进肯定也想试探试探“如果调动刘备,刘备本人会是什么心态,会不会因为刚当辽东太守两三个月就被折腾而心有怨言”。
朝廷中枢对地方官玩心术,这是永远都不可能消失现象,只能去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