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俨、糜竺这些人,未来在功臣集团里的定位是“资金入股”,而李素是“技术入股”,不能乱了秩序。

糜竺听了这建议,很快心算了一下:就算马匹质量不咋滴,按照今年的马价,幽州进货一匹平均至少5万钱,原本运到徐州光加上税就翻倍,再算运费、损耗、利润,徐州这边售价起码12万,江东能卖15万。现在可以省掉一路过关的税,利润陡然高了好几倍。

刘备要是有一千匹马要卖,光增加部分的毛利就有四五千万之多。

李素看到糜竺很心动,连忙加了把火:“糜公只要肯干,我们可以给你两个便利:首先,届时糜公的船队可以直接驶入灅水,到良乡县码头交货,那里是玄德公全权掌控的地盘。

而且灅水有三条支流,分别通过昌平、渔阳,不管未来如何调动,玄德公保证你有地方接货。

另外,为了显示我方诚意,我今日便指点糜公一条可以略微改良沙船在海上航行稳定的小计。”

李素建议的路线,基本上等于从后世津门卫、大沽口直接开进海河,直抵燕京城下。

另外,古代航海的海船,在黄海海域因为水浅、多涌浪,所以用的是平底沙船,跟内河船结构大体一致。这种船最南可以到长江口乃至钱塘江口,再往南的海域就吃不开了,得用后世才出现的尖底船也就是“福船”。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到明末,华夏近海的商人势力依然分为北方的沙船帮和南方的福船帮,南有郑成功,北有沈庭扬。双方的船结构不一样,没法捞到对方的地盘上切。

所以在三国的时候,要想在北方搞点航海还是可以做到的,现成货拿来稍微改改就行,并没有技术难度。但福建以南海域就别想了,得重新攀科技树,太麻烦。

糜竺微微惊讶:“这路线倒是不错,不过我们船从来不出远海,贴岸绕过青州又路途遥远——先生竟懂船只营造之术?能让海船不必紧贴海岸航行?”

山东半岛海岸曲折,对这个时代的海船来说,贴岸航行绕过去是非常费时费力的。

李素决定再推一把:“读书多了,偶有一得罢了——如今尊府的沙船,都是以内河航行为主,所以没有为出海做过专门修整吧?所以才害怕涌浪,不敢远离海岸。”

糜竺:“确是如此——不过徐州、江东各地,凡是沙船入海,都是这般。”

李素:“可在船只水线以下部位,多钉两块从船底左右往外伸出的狭长木板,便如游鱼的侧鳍。如此,沙船在涌浪之中抗颠簸的性能,也能如游鱼一般有所提升。”

李素提出的,便是后世造海船最基本的小窍门,给船加个横向稳定鳍。这种敲门大约到唐宋的时候,也就被匠人总结出来了,技术上没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