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者的实力自不消提,单说王家和华家这种科举世家,掌握的独家应试心得,就是在别处打着灯笼没处找的!
要经验有经验,要技巧有技巧,要实力有实力,要窍门有窍门,这阵容放眼大明,根本无可比拟好吗?
此外,赵昊还让各家延请江南名士,轮番来玉峰书院举行文会,给这帮弟子刷声望,让他们掌握文坛最前沿的潮流。这一点非常重要,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入得了考官法眼的,不然怎么连范进都要作文会?
所以赵老师无需亲自教学,就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他浓浓的爱,谁也不会生出丝毫不满。
而且华师兄还告诉他们,当初师父他老人家,也是一点科举的东西都不教给他们几个师兄弟。直到他们会试考砸了,才看不下去出手特训了他们一个月。结果怎么样,大翻盘,包揽了殿试前五名!
这让一帮师弟们不禁生出明悟,原来是老师学问太高,殿试之前根本不值得他老人家出手。换言之,他们不过会试,都没资格接受老师在举业上的指导啊……
所有人都暗下决心,一定要两榜连捷,得到老师的亲自指导!不然一辈子都没法登堂入室,叫一声‘师父’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
四月份,各省举行乡试录科考试。因为各省、府、州、县生员太多,考场容量有限,为免学力差者徒劳往返,故在三年大比之前,势必先有甄别,此项甄别就叫科考。科考由各省学政主持,按例科考名列一二等及三等前三者,才准许乡试。
不过科考三等及未参加科考者,在乡试前一个月,可以补考一次,录取者准予乡试,称为‘录遗’。
此外,监生中的拔、优、副贡可以不参加科考。被选举为儒士的生员也可以免试参加秋闱。
府县亲民官手中还握有一两个机动名额,通常学政大人是不会驳回他们推荐的,以示自己兼听则明,野无遗贤。
所以,到了这时候,玉峰书院的大半学生都赶回家考试去了,只有一小半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拿到乡试资格的,依然留在书院中上课。
总之书院这边暂时安静下来,赵昊也不用时时露面刷存在感了,终于空出点时间,到位于华藏寺旁的昆山农学院去转转了。
这天玉峰小学放假,赵昊这个不称职的师父终于想起自己还有俩小弟子,就让马秘书把徐光启和王衡叫来,带着两娃娃一起去看个新鲜。
王衡是王锡爵独子,赵昊一直对没法收王大厨为徒甚为遗憾,从前去太仓拜会王梦祥时,就把他儿子收了聊以自我安慰。反正都是榜眼,也没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