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雨雪渐歇,天空放晴,道雪大喜,因为这意味着他心爱的铁炮部队可以开火了。便马上亲自敲响太鼓,命部下分三队以鹤翼之阵推进。
训练有素的铁炮队便开始一边前进一边装填弹药。大友家是最早拥有火绳的大名之一,因此立花道雪很早就建立了专门的铁炮部队,并严格训练铁炮集体射击战术。
而且军事天才的眼光都是相通的,他也像戚继光一样,针对铁炮射击太过繁琐的准备步骤,发明了原始的定装弹药——他将一次发射的弹药和弹丸混和,装入一个特制的细竹筒中。让士兵预先制作好许多这样的细竹筒,以草绳连结成一串挂在肩上。
并起了中二的名字叫‘三倍速雷电炮’!因为这样可把射击速度提高三倍。
见居然晴天了,对面的吉川元春暗暗叫苦。他为了保存物资,殿后的部队没有带一杆珍贵的铁炮,只能以弓箭应敌了。
“鸭子给给!”他赶紧抽出太刀,命令部队马上冲锋。弓箭的射程远不如铁炮,必须拉近距离,不然就要被铁炮射个透心凉了。
这下双方的距离迅速拉近,很快进入了火绳枪的射程。
“発射!”号令声一响,铁炮队马上纷纷扣动扳机。
轰隆隆的铁炮声中,白烟四起,毛利军打头阵的盾牌手登时倒了一片。
……
与此同时,关门海峡也响起了隆隆的炮声。不是日本口中的铁炮,而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117口径的永乐大炮!
明朝舰队终究还是来了!
三十条大明战舰其实早就到了坛之浦外,天一亮便发动了进攻。
这时候,毛利家撤下来前军已经上了浮桥,小早川自然不能让明朝战舰抵近门司城下。他已经通过屋代岛水军的残兵,了解了明军大炮的射程,最远可达400丈。所以只要不让明朝人进入坛之浦口,他们可怕的火炮,就不会威胁到正在渡过海峡的毛利家。
市川经好已经上了船,亲自率领小早川家的一百条战船出战了。
坛之浦是一个东宽西窄的喇叭状峡湾,最西边的浦口就是门司城所在的海岬,海面只有两百丈宽。最东面的浦尾却有足足四里宽。不熟悉地形的人,不知不觉就会吃了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