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7页

霍弋能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之中牢牢地控制住南中的局面,也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只可惜他遭遇的对手却是羊祜这样的一位宿将,那怕霍弋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依然是难挽败局,最终他也是身死异乡,再也没有机会能回到成都。

南中的失守,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姜维就算是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魏军三路攻蜀的事情,他一样也抽调不出来太多的兵力。

所以说,僰道之战的失败,完全是一种必然之事,这根本就不关乎姜维的能力长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魏军太强大了,强大到了无可匹敌的地步,姜维镇守永安和剑阁时完全是将他所有的底牌都投入进来,而魏军从南中发起进攻,姜维根本没有多少力量能挡得住魏军的进攻。

第2560章 大发国难财

以前姜维也是屡战屡败,北伐之战打了那么多年,虽然略有小胜,但始终却是未得寸土,未立寸功的,这一点上,姜维倒是步了诸葛亮的后尘,虽然是鞠躬尽瘁,但也只能是望北兴叹。

不过屡战屡败始终也没有消磨掉姜维的斗志,从一个有志的青年熬到了皓首老者,依然不堕青云之志,一次次地被敌人所打倒,但他却依然能一次次地顽强站起来。

这就是姜维,一个矢志不移的人。

不过这一次的失败,却让姜维有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这是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颤栗,本以为,自己已经是年过花甲,时日无多了,但没想到他却依然还要在有生之年见证蜀国的灭亡。

这让一生都励志于兴复汉室的姜维情何以堪。

不过姜维始终都是一个不肯轻易服输的人,在他的人生字典之中,从来没有放弃两个字,那怕现在局面变得如此的艰难,姜维都依然不会轻言放弃。

永安和剑阁的失守对蜀国而言,确实是一个最为沉重的打击,整个成都都弥散在一片悲观绝望的情绪之中,亡国之论甚嚣尘上,人人自危。

姜维远在南安,对于成都的事他也是鞭长莫及,更何况成都的那几苗人,历来就和姜维不对眼,不管姜维做什么,这些人都会跳出来唱对台戏,上本弹劾那就跟家常便饭似的,姜维自然是对这些人懒得理会。

剑阁和永安的失守,这个责任毫无疑问又得让姜维来背锅,此刻后主刘禅的龙案之上,弹劾姜维的都奏章堆积如山了,不过刘禅看都懒得去看。

今天的早朝之上,又有大臣站来了叭叭了,刘禅一句话就把他们给怼了回去:“你行你上啊,朕现在就任命你为大将军,有什么退敌之策先给朕瞧瞧。”

朝堂上顿时是鸦雀无声,众大臣个个都不吭气了,他们只擅长做弹劾和漫骂别人的事,真正让他们去办实事的话,一个个便都成了缩头乌龟。